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

ID:5293066

大小:502.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7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1页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2页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3页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4页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差距术——基于我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赵祥摘要:本文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利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产业集聚、区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长期互动演化关系。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产业空间结构转换的重要阶段,部分工业部门从沿海集聚区向外扩散的势头逐渐加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良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扩散.一方面有助于缩小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另一方面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为此,今后要大力推进产业高效扩散,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区域经济长期以来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聚;区域分

2、工;区域经济差距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3)12—0071—08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地,实际工资上升,经济增长一加速:而外围地区缺乏制造业.主要从事农业等初、引言级产品生产,实际工资较低,经济增长缓慢,从而自克鲁格曼提出新经济地理学“中心一外围”导致中心与外围区域的发展差距扩大。当运输成本模型(CP模型)以来.很多文献运用主流经济学的进一步下降时,中心地区产业集聚导致土地、房屋分析方法.对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和经济后果进行等各类非贸易品价格和工资水平上升。外围地区较了研究。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低的要素成本抵消了市场接近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

3、争假设不同,“中心一外围”模型在垄断竞争、规的好处.产业就可能重新出现分散化的趋势。一部模报酬递增和正的运输成本假设的基础上将制造业分制造业从中心区向外围地区扩散,区域之间的产产出份额与工人的流动份额内生化,得出了产业集业分工水平下降,外围地区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聚水平、运输成本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非线性关加速,与中心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①。系。当运输成本很高(市场一体化水平很低)时,在“中心一外围”模型思想的基础上,新经济较小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较低的制造业份额不利于产地理文献不断改进模型的假设条件,演绎产业集聚业的地理集聚,制造业部门选择靠近消费市场的区的形成机制和后果,以揭示地区增长的非连续

4、性和位进行生产,产业在两个区域均匀分布,不存在区非均衡性,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伴生关系越域经济差距。当运输成本逐步下降(市场一体化水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理论共识②。由于产业集聚对平逐步提高)时.由于存在较强的市场接近效应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扩张作用。因而不同的产业空间分价格指数效应,一个地区的市场需求越大,该地区布模式具有不同的福利效果。市场的扩张和产业的的制造业份额也越大,商品价格指数也就越低,工集聚会导致某些中心地区的经济繁荣,但这些中心人的实际工资越高,从而能够吸引更多工人流入本地区,这将促使该地区的市场容量进一步变大。由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城市化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越来越

5、多的制造业企业制度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项目编号:就会迁人该地区,制造业从两地区均匀分布演变成13BJY048)、广东省软科学项目“粤苏浙三省产业集一种“中心一外围”的分布格局,区域之间的产业群竞争力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1B070300028)分工水平提高。中心区制造业集聚水平上升,成为的研究成果。2013.12171地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外围地区的落后为代定时期的变化来分析工业部门空间集聚水平的动态价的。特定地理区位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在促进区变化,即如果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我们就认域之间产业分工的同时,也会带来区域之间经济差为工业处于集聚的过程中,指标值增加的幅度越距

6、的扩大;而产业集聚水平的下降(产业扩散)一大,产业集聚的倾向越强;反之,如果它随着时间方面导致区域之间产业分工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的推移而减小。我们就认为工业部门处于空间分散也有助于加快外围地区的发展速度.缩小区域之间化过程中.产业集聚水平下降,指标值减少的幅度的发展差距。因此,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观越大,产业分散化的倾向越强。其次,区域的工业点,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聚、区域分工和区域经济·产出份额的具体计算公式为:=皿,qi表示地差距之间存在着以下长期互动演化关系:(1)当i=1qi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时,如果某一地区获得了区i工业部门i的增加值,qi表示工业部门i的全国偶然的制造业初步优

7、势,由于收益递增的作用。这总增加值,n表示工业部门的数量,该指标衡量了一地区将不断吸收外部要素资源而扩大制造业在本一个地区工业部门的总体规模。地的集聚规模,并导致产业分布的“中心一外围”图1显示了全国工业空间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格局出现,区域间产业分工水平上升。中心地区演果,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工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介乎变为制造业基地。收入水平不断上升,而外围地区0.5—0.6之间;并且,1998—2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