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23971
大小:6.63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4-1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推荐作品4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第四单元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前教材预案课堂深度拓展课后限时作业课前教材预案要点一 作家作品苏轼,生平及作品等相关介绍请参见《新城道中(其一)》。魏禧(1624~1681),字冰叔,宁都人,______朝散文家,世称勺庭先生。《大铁椎传》是魏禧的一篇________散文。清传记要点二 背景寻踪《方山子传》方山子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与方山子不期而遇。方山子的身上有某些令苏轼特别赞赏的东西,他弃钱财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对苏轼的触动很深。苏轼“耸然异之”之余,乃为之作传,同时
2、借方山子有才而“终不遇”,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既把方山子写得形神俱出,更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旨意。《大铁椎传》本文作于康熙九年(1670)十一月,作者自广陵归,和陈子灿同舟,陈子灿为作者讲述了大铁椎的故事。魏禧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明亡后隐居不仕。他时刻想着复国之事,听闻大铁椎的事迹后,写下了这篇作品,呼唤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侠客大力士要点三 文言知识juéxūnhànxǐnɡdànyī2.通假字(1)往往阳狂垢污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阳佯假装扣叩询
3、问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妻子儿女任职……的原因窗子和门请求客人放纵、放任让,使假使,如果擅长精巧访问过分过错表示约数处所,地方赞同探望省份所以本来连词,表并列,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承接,并,接着名词作动词,尊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名词作状语,每年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快乐名词作动词,戴帽,穿袜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敌名词作状语,从四面八方名词作状语,从左右两侧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6.特殊句式(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宾语前置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呢状语后置那些精明勇敢的神色,还在眉宇间显现1.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__________________。2.时鸡鸣月落,________________。要点四 名句默写自谓一世豪士星光照旷野1.在中国古代社会,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一般称______、______、______或___
5、___。2.拱揖,古代的一种相见礼。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揖,不分________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要点五 文化常识字号斋名谥号尊卑3.谪,指______________。如《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在古代,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或降级使用的词还有罢、免、黜、夺、左迁等。因过失而降级重点一 主旨概括《方山子传》本文通过对方山子异于众人的举动的叙写,塑造了其独特的形象,赞美了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抒发出怀才不遇的感慨。课堂深度拓展《大铁椎传》作者在文中淋漓摹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
6、趣,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的志向。方山子传重点二 结构图解《方山子传》最后一段有哪些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品析】最后一段中,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重点三 句段品析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1.《方山子传》在结构上与众不同,请加以分析。【探究】本文不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另辟
7、蹊径,运用时空的交错穿插来巧妙介绍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全篇以内在思想线为文章的主要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为外在情节线。重点四 疑难探究开头一段中,按照方山子的少、壮、晚叙述,是时间顺序。第二段从时间来说,紧接第一段的“晚”;从空间来说,叙述共同的立足点——岐亭。第三段立足于岐亭,以“独念”二字一转,回忆方山子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的岐山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地点中来。第四段写方山子不贪图富贵,这是插叙。结尾又回到原立足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