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近代中外经济关系中关税与厘金的纠葛_郑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年11月史学集刊Nov.,2006第6期CollectedPapersofHistoryStudiesNo6近代中外经济关系中关税与厘金的纠葛郑率(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关税与厘金的复杂关系是近代中外经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晚清到民国,一直是外交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厘金产生之后,就与海关的子口税产生矛盾,从而产生了漫长的裁厘加税谈判。随着关税地位的上升,中国方面要求关税自主的呼声日渐高涨,于是裁厘加税又转变成列强要求裁撤厘金和中国要求关税自主之间的较量。最后的结果是协定关税和厘金同时废除。
2、从近代关税和厘金的纠葛来看,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和列强为本国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较量,也暗含了中国政府加强自身统治力量与列强控制中国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关键词:关税;厘金;中外经济关系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6)06-0022-05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纷繁复杂,这一点在众多问题上都有所表现。关税与厘金的纠葛便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条约制度的背景下,关税乃是外国人在华经济特权的体现,为列强所刻意把持;而在近代时期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关税和厘金作用为历届政府所高度重视。关税与厘金的纠葛是审视近代
3、中外经济关系互动的一个视角,从中可以看出中外经济、政治利益的重大冲突。协定关税与厘金制度的出现,本已有一定的关系。两者在发展、演化和终结的过程中,更形成了密切、复杂的关联。关税和厘金,关乎中外双方的根本利益,从产生起就争执不断。双方在外交活动中的长期、反复交涉,就反映了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牵涉之广泛。这种纠葛不但关系到外国人商业收益和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及其分配,也反映了中国和列强之间对于条约制度的基本争执;它不但牵涉到中外经济关系的总体态势,也触及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势格局。可以说,关税和厘金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其对近代中外经济关
4、系的变动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概要论述了从关税厘金之间矛盾产生到裁厘加税再到废除厘金和协定关税的长期中外交涉过程,重新思考了这个近代中外经济关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以期有所创获。一、协定关税和厘金制度的矛盾自从协定关税制度确定以来,关税便成为列强手中对华的利器,极力维护完善。从一开始,英方就表现出非常细密的心思,对关乎自身利益之处考虑周详。早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当局就注意到中国内地通过税问题。1840年4月25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训令驻华全权代表懿律和义律:在你们和中国缔结的条约上,要努力做到有这样一条规定,就收稿日期:2006-08-16作者
5、简介:郑率(1975-),男,黑龙江依兰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22是英国货物一经按照规定缴纳进口税后,这些货物自中国此省运赴彼省时,中国皇帝的官员就不得再征任何的税。如果不能在条约中达成这样的条款,应在条约中规定:货物自一省转运另一省时所另行加征之税捐,总共不得超过此等[1]货物价值的百分之几,或相当于此等货物进口时已缴纳之税之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后来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作了一项含糊的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2]估价则例若干,
6、每两加税不过[几]分。(P32)由于该条款并未说明内地税收的应征确数,且不包括土货出口在内,因此该条约规定对中国内地税捐的征收未起实际限制作用。然而,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中国出现厘金制度,使英国人本已忧虑的事情变为现实。厘金的征收是奉旨核准的,但其税率和征收方法却听由各省当局处理。作为一种新的广泛流行的国内贸易征税制度,厘金成为列强对华贸易的障碍。于是,列强推出了对协定关税的补充子口税制度。天津条约规定:外商已在内地买货,欲运赴口下载,或在口有洋货欲进售内地,倘愿一次纳税,免各子口征收纷繁,则准照此一次之课。其内地货,则在路上首经之
7、子口输交,洋货则[2]海口完纳给票,为他子口毫不另征之据。所征若干,综算货价为率,每百两征银二两五钱。(P99-100)巴麦尊1842年的训令这时方在条约中真正落实。1861,署总税务司赫德首次进京与总理衙门会谈时,特禀呈子口税清单,他以子口税无所甚难征收为理由,提出征收子口税的具体办法。赫德建议,在货物流通之总路应设关卡,土货未曾完纳子口税,应留在卡内而不准过,洋货未[3]曾完纳子口税,应留在卡外而不准过。(P2927)7月7日,奕在奏折中表示,此项子税,既为条约中应行之事,且系内[3]地税,可以不扣二成,应令南北通商大臣妥筹
8、办理,随即奉旨正式实行。(P2917-2925)子口税单发放制度也应运而生。无疑,子口税制度推出后,外国对华出口是受到推动的,但这并没有完全满足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