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

ID:21517003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_第1页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_第2页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_第3页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_第4页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厘金税(1)内容提要:“厘金”作为近代中国财税制度中的一个“怪胎”,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以至竟被世人斥之为“恶税”。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安排,厘金的产生和裁撤都有着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的厘金制度。    关键词:厘金税裁厘制度变迁  熊彼特早就指出:“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属于纯经济的制度方面的内容。”①在近代中国厘金税的研究中,历史学者们几乎都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厘金税的产生和危害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笔者在这里从制度安排与变迁的角度,尝试对厘金税做出诠释。    一、近代

2、税收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观察近代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我们发现导致清末税收制度不均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点:  1.清朝前期,统治阶级的奢侈腐败之风盛行,及至嘉庆、道光两朝,中央财政收入因地方的肆意浮收与加派而锐减,加上川楚不断用兵、黄河水患频繁、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库日趋支绌。清政府存银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7000余万两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已经降至800余万两,其财政状况为有清以来所仅见,不过左腾右挪,尚能勉渡难关。②   2.鸦片战争爆发后,除去战争损失外,清政府又背上了沉重的赔款和债务负担。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59年中,清朝的

3、对外赔款总额达亿余两,债务支出需每年偿付2800多万两,另洋务费开支每年需两千余万两。③   3.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庚子赔款以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初,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所截留或擅自挪用。从此以后,清政府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完全被破坏了。④  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自外部的压力虽然存在,但却并不强大。“在1894年到1900年清政府因支付甲午赔款举借的三笔外债,中国的海关税、盐厘和厘金被抵押”。P列强为了扩大其商品输出的利益,要求中国

4、保持低关税的现状,同时裁撤厘金制度;而为了保证其资本输出的利益,又要求以中国的厘金收入作为担保品,在资本输出日益具有重要意义的形势下,决定了列强对加税裁厘的谈判不可能是积极的。  总之,晚清时期裁厘的内外压力还不够强大,裁厘的客观条件还未成熟,所以清政府不可能在该时期强行裁厘。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裁厘   ④黄文模、赵云旗、刘翠微《中国近代“厘金”研究》,《现代财经》2002年第3期。  ⑤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8页。  ⑥黄文模、赵云旗、刘翠微《晚清厘金制产生的年代及其社会危害研究》,《现代财经》20

5、00年第3期。第336页。  ⑦黄文模、赵云旗、刘翠微《晚清厘金制产生的年代及期社会危害研究》,《现代财经》2000年第3期。  ⑧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3页。  ⑨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8页  ⑩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4页。   A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6页。   B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6页。  C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5页

6、。  D黄文模、赵云旗、刘翠微《晚清厘金制产生的年代及其社会危害研究》,《现代财经》2000年第3期。  E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7页。  F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5页。   G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页。   H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5页。   I郑备军、林峰《税费改革: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J黄文模、赵云旗、刘翠微《晚清厘金制产生的年代及其社会危

7、害》,《现代财经》2000年第3期。  K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2页,转引自《盛事危言*税则》。   L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2页,转引自《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二册第267页。   M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1页。  N转引自罗玉东《中国厘金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37页。   O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1~332页。  P周育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