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

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

ID:5290031

大小:3.45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07

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_第1页
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_第2页
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_第3页
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_第4页
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乐府_趋_送_与六朝文学_写送_说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乐府“趋”“送”与六朝文学“写送”说的关系赵树功内容提要 “送”是乐府中的术语,早期称为“趋”,至吴歌西曲称为“送”。六朝文学理论中的“写送”以及“写送之致”说便是在乐府“送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趋”、“送”还是“送声”或“写送”,其本意都是追求源自音乐的声韵之美。“写送之致”所包容的审美内涵实则就是后世重要美学范畴“韵”的主要内容,这种吻合提示我们:“韵”的美学理论与“声韵”不仅有着本然的联系,而且由音声引发审美意蕴是“韵”的审美内涵构建中最基础、最本始的内容。“写送”是六朝时期文坛批评的习见之语,在一种迎送体制。秦汉之

2、际,雅乐沉沦,楚声繁荣,其时的《世说新语》、《晋阳秋》、《文心雕龙》、《高罗庸认为,“楚诗楚声至东汉中叶已衰,已变入郊僧传》等著述之中都曾出现,《世说新语》中将其祀歌及汉赋”,“郊祀歌”就是古乐府之中的“郊上升为“写送之致”,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境界;庙歌辞”一类。罗庸先生这里所说的楚声向郊祀《文心雕龙》则完成了它的文学理论身份确认。关歌的转化强调的是音声,除此之外,楚辞之中迎于“写送”以及由此升华而来的“写送之致”,除神送神的乐舞程序在这种转化中也必然得到强化,了一些学者在校勘相关著作时对其字义及简单内郭茂倩说:“郊祀明堂,自汉以

3、来,有夕牲、迎神、涵略有涉及之外,至今尚没有进一步的关注。事登歌等曲”。其中虽然未言送神,但有迎必有实上,“写送之致”是六朝之际产生的重要文学思送,汉代之后,这种体制是一直延续的,晋郊祀想,它是对当时文学审美旨趣的高度总结,体现歌、宋南郊登歌中都有《迎送神歌》,“迎”与“送”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风尚,也预示了中国文学被置于一起,说明迎神送神所歌是同一作品;宋向虚灵化的转型,并通过音乐与文学之间的互动,明堂歌也以《迎神歌》始,以《送神歌》结。《南构建了“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本初内涵。齐书》卷11“乐志”载有王俭所造“南郊乐”之“写送之

4、致”是对“写送”所呈示审美效果的规模体制:群臣出入奏《肃成之乐》,牲出入奏《引概括,而“写送”则与乐府“送声”有着一定的牲之乐》……迎神奏《昭夏之乐》,皇帝入坛东门源流关系。奏《永至之乐》,升坛奏《登歌》,初献奏《文德宣烈之乐》,次奏《武德宣烈之乐》,太祖高皇帝一 “写送”之“送”与乐府的关系配飨奏《高德宣烈之乐》,饮福酒奏《嘉胙之乐》,送神奏《昭夏之乐》。《南齐书》卷11“乐志”所“写送”之“送”在乐府之中最初得到强化,载齐《北郊乐歌》,其迎神送神也同样都奏《昭夏当与祭祀礼仪之中迎神送神的仪式有关,如《九之乐》。可见迎神送神的延

5、续性与一致性。这种迎、歌》之中11篇作品,闻一多先生就将首章《东皇送制度不仅从礼制上很早就凸显了“迎送”的程序,太一》视为迎神曲,而尾章《礼魂》为送神曲,而且汉代乐府大曲最初的结构意识与对开端、结送神时候有特定的吟唱,由此可见很早就形成了尾的刻意经营,也有着这种与楚声密切相关的迎·32·论乐府“趋”“送”与六朝文学“写送”说的关系神送神礼仪形态的某种投射。王小盾先生曾提出,恰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但“趋”对尊汉代乐府大曲的结构形式,直接受到了楚歌的影者本身而言,则是一种需要调节的举动,《仪礼》响。这种影响的表现有很多,笔者认

6、为,其中较中云:“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朱熹注云:细微的影响之一就是强化了对乐府开端与结尾的“教乐仪,教王以乐出入于大寝、朝廷之仪……肆塑造意识。夏、采荠皆乐名,或曰逸诗。人君行步以肆夏为节,对乐府开端结尾的重视在汉乐府大曲中最终趋疾于步则以采荠为节。”无论是拜见尊者抑或形成了前有“艳”后有“趋、乱”的完整体制,拜见后离开之际的“趋”还是尊者需要调节的“趋”,其影响波及魏晋六朝。依据《乐府诗集》考察,都有着一定的规范:拜见尊者或者离开尊者“趋”,这种体制主要集中在相和歌辞,相和本是汉代旧要“翼如也”,依据朱熹《四书集注》,

7、其意即快曲,晋代荀勖采旧辞配合旧曲施用于世,当时被步进或者出,“张拱端好,如鸟舒翼”——如鸟翼称为清商三调歌诗。郭茂倩论相和诸调云:“诸调之舒展而不拘束;尊者以《采荠》之乐节制其“趋”,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使得尊者展示出和适、舒展、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优雅,这些都是朝堂公门中的讲究。乐府是朝堂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当然,这个体制上的演出,其结尾之际意味着乐工、舞者要下堂并非固定的套式,《乐府诗集》中共涉及大曲15篇,离殿,此“下”即为“趋”;但这种下堂不能没有但分

8、散在不同曲调之下,卷43“大曲”目下仅录相应的礼仪,于是下堂之际还要舒展、优雅、和适,了为诸调所遗落的《满歌行》,郭茂倩“大曲”解使得整个过程成为乐章与演出的一部分,于是“趋”题引《宋书·乐志》云:“大曲十五曲:一曰《东成为了乐府的结尾。门》,二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