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

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

ID:5289870

大小:539.8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07

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_第1页
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_第2页
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_第3页
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_第4页
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方文物2009·3岭南古代居民拔牙习俗的考古发现彭书琳(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拔牙,也称拔齿,古代文献中又称“凿齿”、“折丘遗址发现77座墓,除13座为幼童,其余64座为齿”、“缺齿”、“断齿”、“打牙”等。是原始居民及成年男女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为主,在可供流传到近代一些民族在年轻时,基于传统文化的因观察的22例成年标本中,施行过人工拔牙的占19素,以人工方法拔掉或凿去特定的几颗健康强壮的例,明确未拔牙的3例。在成年男女拔牙个体中,男恒齿改变牙齿形态的一种风俗习惯,以损伤身体,达性占10例,女性占9例,明确未拔牙的3例皆为女到装饰或标明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的部落和性。拔牙的出现率

2、达86.4%(按:原文82.6%计算有民族甚至以这种拔牙形体特征为称号,被称为“凿误)。表明河宕遗址当时居民男女的拔牙风俗是很民齿之民”、“凿齿之人”、“打牙仡佬”等等。盛行的。河宕古居民拔牙的特点是严格限制于上牙,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拔牙之俗主要流行于东不拔下牙,除了个别例外,都习惯地拔除双侧或单侧族部———东南沿海一带。我国境内拔牙风俗最早可追的上颌侧门齿,只拔去左右一对上第二门齿而未涉考溯到大汶口文化早期,已经有明确年代证据的最早及其他牙齿的有10例,另有4例因颌骨不全只能看古拔牙资料出自山东滕县北辛文化中期,大约距今到一侧第二门齿被拔去,可能都是属于拔去一对第6800年前,而盛行于山

3、东———苏北的大汶口文化二门齿的类型。占各类拔牙率的73.7%。此外还有五(公元前4300~2600年),到了山东龙山文化开始衰种拔牙类型:1.拔除上颌左侧第一、二门齿和右侧第落。随之在东南地区的苏、沪、浙、鄂、闽、粤、港、台等二门齿(2I2·LI1);2.拔除上颌右侧第一、二门齿和左地史前遗址中也发现了拔牙遗迹,并随着纬度的下侧第二门齿(2I2·RI1);3.拔去一对上颌第一门齿降,这些拔牙遗迹的年代越往南越晚①。(2I1);4.拔去上颌左第二门齿和右第一门齿(LI2·岭南地区拔牙遗迹,史前时期主要出现于广东RI1);5.拔去上颌左侧第一、二门齿(LI2I1)。河宕遗沿海和香港,广西和海

4、南尚未发现。历史时期的,目址的拔牙年龄最年轻的一例是22~25岁男性,经鉴前只见于广西,在海南、广东和香港尚未发现。在这定,“估计拔牙施行年代仍和个体发育进入成年或性一文化现象的演变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对探成熟期有关。”佛山河宕遗址的年代,可分两期。第一索我国东部———东南沿海地区史前居民的拔牙风期文化的年代当在距今4200~3800年之际,第二期俗、民族起源和迁移以及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关系文化则在距今3800~3500年左右③。具有重要意义。1978年春,在南海县大同圩灶岗贝丘遗址发现一.史前时期的拔牙遗迹5座成年墓和1座(M2)为3岁儿童墓。其中M4人1961年9月,在广东增城县

5、金兰寺村贝丘遗址骨鉴定为拔牙个体,男性,45岁左右,拔除上颌右侧的②A层,发现4座墓,其中M1、M2、M4为成年男门齿,左侧门齿齿槽缺失不明是否拔牙。灶岗遗址出女,葬式为仰身直肢一次葬,M3为幼童墓。M2为25土的遗物与河宕遗址的十分相似,年代也应相当④。岁左右男性青年,经鉴定为拔牙个体。拔牙形态是上1985年在南海县百西乡鱿鱼岗贝丘遗址发掘颌“两外侧门齿及右犬齿生前脱落”,可能是在青少36座墓,除7座为幼童,其余29座为成年男女。葬年时就已拔去;另外,“左第一前臼齿生前折断,残根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为主,在可供观察的成年尚留在骨内”②。标本19个个体中男性16例,女性3例。经鉴定施行1

6、977年至1978年夏,在佛山市澜石镇河宕贝过人工拔牙的有6例,明确未拔牙的13例,拔牙个·80·体的出现率为31.6%。在成年男女拔牙个体中,男性单记载。宋代文献记载的拔牙之俗也都集中在西南5例,女性1例,明确未拔牙的13例中男性11例,地区的僚族和仡佬族。如《溪蛮丛笑》记“仡佬妻女女性2例。拔牙个体中最年轻的是26岁左右(M12,年十五六敲去右边上一齿”。《炎徼记闻》记打牙仡男,26~35岁)。拔牙形态半数是拔上颌一对侧门齿佬“父母死,则子妇各折其二齿投之棺中,以为永(2I2),但有2例是拔除上颌右侧第一前臼齿诀。”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贵州(今贵港)(RP1),另1例是拔去右上

7、第一门齿(RI1)。鱿鱼岗“有俚人,皆为乌浒,……女既嫁,便缺去前齿”;邕州遗址的文化面貌与灶岗、河宕相似。鱿鱼岗第一期年(今南宁)百姓“悉是雕题凿齿,画面文身”;钦州僚代大致在距今4400~4200年;第二期文化年代为距子“巢居海曲,每岁一移,椎髻凿齿”。这些反映的是今3455±150年和3840±125年(树轮校正值)⑤。两晋南朝以来的情况。广西左右江一带在宋代还普1997年在香港马湾岛北部东湾仔沙堤遗址发遍流行拔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