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70例临床治疗体会2200字_医药学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症急性胰腺炎70例临床治疗体会2200字摘要: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冋顾性分析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结果:有效4例(5.7%),显效28例(40.0%),痊愈38例(54.3%),总有效率100%0结论: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治疗屮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指急性胰腺炎伴出血坏死或脏器功能障碍、假性囊肿或脓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SAP大多数伴有胰腺内岀血和广泛胰旁,实质
2、坏死和大范围区域脂肪坏死,加特点是病情凶险、进展快、发病急、病死率高及并发症多。研究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冋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患者,男46例,女24例,年龄46〜79岁,平均49.7岁,诊断均符合2001年12月屮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APACHEII评分均28分。酗酒4例、高脂饮食6例、胆•管疾病16例、原因不明44例。出现休克者18例、出现腹腔室隔综合征3例。按有无脏器功能障碍分为I
3、级和II级,SAPI级48例,SAPII级22例,其中暴发性胰腺炎(FAP)4例。出现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采取膀胱测压法测定腹腔内压(IAP),Meldrum按膀胱内压(ICP)测定将ACS分为IV级,I级TCP二10〜15cmH20(1cmH20二0.098kPa),II级16〜25cmH20,III级26〜:35cmH20,IV级>35cm1120。干预治疗前I级1例,II级1例,其屮1例IAP持续进展。1.2临床症状及体征:70例SAP中,63例有不同程度的全腹痛或上腹痛,仅7例表现为排便排气
4、停止、严重腹胀。其中伴发热7例(10%),恶心42例(60%),呕吐、腹胀21例(30%)o体征主要表现为左屮腹或屮上腹压痛。1・3影像学检查:70例经CT检杳证实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胰腺边缘模糊伴部分脂肪层消失。胰周积液70例,其屮2例表现为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4例,假性囊肿21例。1.4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禁食、持续胃管减压治疗;全肠外营养(TPN)支持;记24h出入量;应用广谱抗生索治疗或预防感染;使用乌司他丁20〜40万U/d,5〜7d,14肽
5、生长抑素6mg/d,5〜7d;其中16例因经济条件允许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8IU/d,6d以促进正氮平衡和胰腺组织的修复。全部病例用芒硝粉500g/d外敷屮上腹部,腹痛明显者给予哌替噪镇痛治疗。同时治疗合并症,患者肚门排气通便逐渐恢复饮食。在治疗过程屮,监测尿淀粉酶,血、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腹部CT检查了解胰腺煤像学改变。1.5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按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4级评定:无效为10d内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恶心、死亡。有效为10d内症状及体征进步至少1个等级,或实验室指标50%以上恢复正常。显
6、效为10d内症状及体征进步2个或2个以上等级,或实验室指标70%以上恢复正常。痊愈为10d内症状及体征消失,且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2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40d,平均27d,无一例死亡。16例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患者,出院时间16〜25d,平均20d。治疗结果:有效4例(5.7%),显效28例(40.0%),痊愈38例(54.3%),总有效率100%。3讨论SAP是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么一,病情凶险,病因复杂,国内报道约为20%。SAP早期由于机体受到物理化学感染等备种损害因素的侵袭,引起机体
7、的应激性反应,表现出超强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进而造成全身多器官的功能障碍乃至衰竭。件对上述病理演变,在治疗上已逐渐认识到对急性反应期盲目手术治疗只会加重急性全身炎性反应,加重对机体的打击,增加手术病死率,因此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治疗。SAP感染的治疗,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病原菌的敏感性及抗生素穿透血一胰屏障的能力。其屮头抱哌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在胰腺组织中有较高浓度。患者有下列情况要考虑胰腺感染:①CT检杳胰周病灶区或腹腔内出现气泡阁;②符合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4项屮的2
8、项或2项以上;③腹腔积液、胰腺坏死组织病原菌培养阳性;④腹部症状:肠鸣音、腹痛或压痛、肌紧张或反跳痛消失。SAP患者疑合并感染者,要及时送引流物标木培养,在培养结果冋报前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卩坐,碳青酶烯类使用一般不超过7d,可同时应用抗真菌药物,较长时间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易发生二重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综上所述,随着SA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SAP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具体发病情况,综合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参考文献:[1]闫卫甫,王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