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

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

ID:52839155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1

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_第1页
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_第2页
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_第3页
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_第4页
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Mi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观察M1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意义,以供直肠腺癌病理诊断给予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一一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腺癌30例、直肠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取病理组织,检测M1R143和C-Myc。观察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直肠腺癌MiR143表达明显低于直肠良性病变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肠腺瘤组C-Myc阳性率表达高于直肠良性病变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腺癌患者有M1R143的低表达和C-Myc的高表达,有助于对直肠腺癌患者给予早期

2、辅助诊断。【关键词】M1R143;C-Myc;直肠腺癌;病理诊断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患者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而直肠癌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诊断多被延误,一旦出现有临床症状时多已经到了癌症的中晩期。我院本次实验研究分析M1R143和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意义,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2010年9月一一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直肠腺癌30例、直肠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直肠腺癌患者30例中排出有远处转移,肿瘤管饭浸润邻近器官的患者。

3、直肠腺癌30例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在4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93±7.84岁。直肠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48-77岁Z间,平均年龄为70.41±7.0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卩>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在石蜡标本中提取总RNA,首先加入纯二甲苯,混匀后溶解标本的石蜡,在室温下进行高速离心,沉淀组织后弃去二甲苯,加入无水乙醇混匀,室温下进行高度离线,弃去乙醇后加入无水乙醇,重复操作2次以上[1]。随后加入缓冲液和蛋白酶,混匀后孵育,加入无水乙醇混匀后弃去管内液体,重复操作到所有液体都可以通过Fil

4、terCartridge。加入WashBuffer等,进行核酸蛋白检测仪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首先对石蜡切片进行脱蜡,进行抗原修复,加入血清封闭液,吸干组织周围多余的血清,擦干PBS,使用DW清晰,在镜下控制显色的程度,使用苏木素对细胞核复染,烤干并封片。其中细胞浆为深棕色或棕褐色为阳性细胞[2],每张切片阳性细胞的阳性程度包括:无色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根据着色的面积:无色为0分,着色在1/3以下为2分,1/3-2/3为2分,3分为2/3以上,将两项之和作为判断结果,其中3分以上为阳性[3]。1.3数据处理木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

5、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a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0.05时,为样本差异明显但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1R143的检测结果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C-Myc阳性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2结果直肠癌标本MiR143Ct值高于直肠良性病变标本,说明直肠腺癌M1R143表达明显低于直肠良性病变组,卩〈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肠腺瘤组C-Myc阳性率表达高于直肠良性病变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讨论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1974年有学者提出直肠腺瘤一直肠腺癌的序贯学说,认为多数直肠癌起源于直肠

6、腺瘤。直肠癌为多基因且多步骤的致癌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及癌基因的抑制失活。MiRNA为非小编码的RNA分子,包括18-25个核昔酸组成,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在动物的生长发育、分化、细胞增殖及凋亡等均有租用。MiR143是定位在人类染色体5q32的基因,成熟序列为5Z一UGAGAUGAAGCACUGUAGCUC-3'•我院木次实验使用实时定量检测技术PCR对直肠腺癌、直肠良性病变组的患者组织检测了MiR143,结果显示,直肠腺癌组低于直肠良性病变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M1RM3在直肠癌患者中有较为明确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诱发癌变,对癌症起到

7、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大量研究还发现,M1R143为一种抑癌基因,充分地发挥了抑癌基因的作用。C-Myc为原癌基因,为多功能基因,可以在细胞周期发生变化,并参与到细胞生长代谢,可以刺激血管的生成和细胞恶性转化,对细胞凋亡和分化均有重要的作用[4]。C-Myc编码出的蛋白可以结合靶基因的启动子,进而刺激细胞的增生,促进细胞凋亡。在直肠腺癌中C-Myc蛋白的高表达,说明C-Myc在直肠腺癌中的激活明显,对细胞凋亡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会延长肿瘤细胞的生存,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