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812823
大小:205.0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6
《现场管理的基本的理念ppt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产现场优化管理管理:管理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把研究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统称为管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管理学是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不断充实其内容,成为指导人们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有效达到管理目的的指南。管: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有堵有疏、疏堵结合。既疏通、引导、促进、肯定、打开之意;又限制、规避、约束、否定、闭合之意。理:本义为顺玉之纹而剖析;代表事物的道理、发展的规律,包含合理、顺理的意思。管理:
2、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而已。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与堵的思维与行为——《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特点1、管理是普遍、普通的社会现象之一2、管理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3、管理工作是活力与创造性兼备的行为是马克思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必要性: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的组织活动所必需的.(自然属性)目的
3、性:直接或间接的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基本目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的组织社会生产力,故也称作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都
4、要体现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定要求,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服务,从而实现其调节和维护社会生产关系的职能。又反映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其性质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因而也使管理具有不同的性质。本课学习方法与考核1教材内容生产过程设计、现场布局、5S、可视化管理、JIT生产、品质管理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造产品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也是对社会贡献的过程”。以“现场改善”为目标。通过生产现场管理内容的学习,可以改变同学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技能,正理解企业管理行为。使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现场管理中去,使服务的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5、。同时同学们自身得到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2学习目的2学习方法学习和训练一种思维方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在于思维方式一、认真阅读教材,弄清课程的体系结构,掌握各章的基本内容与重点首先“泛读”,“纲举目张”。“框架式”的学习。管理的4个基本职能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与联系: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但在“计划职能”这一部分,已涉及到其它职能的有关概念与知识(尽管还没有具体介绍),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计划职能”的理解。反过来,如果对“计划职能”这一章没有理解好,照样可以学习“组织职能”的内容。。犹如一个迷失在大森林
6、中的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次,“精读”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点一定要学得扎实、牢靠、准确。第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勤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二、阅读有关的书籍、报刊文章考核1课堂学习2作业3考试成绩第一章现场管理的基本理念1问题与课题2PDCA3改善的必要性4改善与管理5品质管理6PL责任制7生产性指标8零浪费9零停滞10零事故11零排放案例分析:品质第一第二章5S与可视化管理15S的基本理念、目的及定义2整理、整顿单元3清扫4清洁5素养6如何实施5S7什么是可视化管理8可视化管理的内容9可视化管理的水平105S
7、和可视化管理的区别11行灯系统12管理板案例分析:金陵公司的5S与可视化管理第三章JIT生产1JIT生产基本原则2均衡化生产3小批量生产4细胞生产、U字形生产线5U字形生产线的应用6多能工7看板的种类和作用8看板的运用规则9零切换案例分析:海尔JIT物流系统第四章生产过程与作业分析1为什么要进行生产过程与作业分析2加工过程分析3FMEA与检查分析4零搬运5停滞分析6人—机分析7标准作业8过程能力表9标准作业组合票10标准作业票11标准作业与监督者12动作经济原则13设备的零故障案例分析:某企业进行现场诊断的方法第五章QC问题的解决法1QC手法2
8、QC的问题解决法3QC小组活动4改善的着眼点5目标设定65W原因分析7ECRS对策8LCI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