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

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

ID:5278935

大小:296.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_第1页
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_第2页
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_第3页
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1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月Vol.33No.1JournalofTangshanTeachersCollegeJan.2011论明末清初时事剧的创作心态董云龙(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100024)摘要:时事剧是明末清初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时事剧秉着“实录”的精神,再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通过对时事剧作者创作心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找出时事剧在那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时期大量涌现的主观因素,更好地探究时事剧的内在艺术规律。关键词:明末清初;时事剧

2、;创作心态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047-04OnCreativeMentalityforCurrent-AffairDramainLateMingandEarlyQingDynastiesDONGYun-long(SchoolofCinemaandTelevision,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24,China)Abstract:Current-affairdramaisaspecialproductduringlate

3、MingdynastyandearlyQingdynasty.Withthespiritof“recordingfacts”,thiskindofdramareflectsthatturbulentageandvoiceofthemassatthattime,soitisquiteprogressive.Throughthestudyoftheplaywrights’creativementality,wecannotonlyfindoutthesubjectivefactorfortheemergenceofinlargenumber

4、ofsuchartisticformduringatimeofsocialupheavalbutalsobetterexploreitsartisticlaw.Keywords:lateMingdynastyandearlyQingdynasty;current-affairdrama;creativementality[1]高尔基说过,文学是“时代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那么歌,歌已则泣”。虽然时事剧作家沉沦下僚,但是在明末对于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也可以是为个人情绪的历动荡的社会中,饱受儒家入世传统的浸染,又在明末实学思史。在这个意义

5、上,明末清初大量涌现的时事剧也就是明末潮的影响下,他们“位卑不敢忘忧国”,所谓“天下兴亡,清初时事剧作家内心的自我表达。本文拟对其创作心态进行匹夫有责”,虽然身处社会下层,没有机会直接干预国家政分析,寻求明末清初时事剧大量出现的原因。通过对时事剧治,但是儒家所提倡的“三不朽”中“立言”的影响,使他的综合分析,其创作心态可以归纳为讽政心态、抒愤心态、们自觉的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明末正是戏教化心态和从众心态。曲小说俗文学盛行的时代,他们选择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也就一、讽政心态无可厚非了。所谓时事剧的讽政心态,就是在戏剧作品中表达自

6、己对时事剧作者在时事剧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如时政的见解,以及自己内心的倾向。在《回春记》中的《贡院谈文》一折:明末清初时事剧作家,大都身世不详。有记载的也都是[丑]:自天启子丑之际,伪子伪经流毒于文生活破落,终身不得志。譬如《鸣冤记》的作者盛于斯生活人之心,遂有魏贼之祸,其间谄媚之羞,经史罕于明万历后期,他“家益贫,目益盲,不自聊赖,侘□愤郁,见;忠直之摧,开辟未有。可见文运与世运相关,遂大放厥词于诗歌。破窗风雪中,时闻其呜呜然。或曼声长今日言之,黯然销魂。──────────收稿日期:2010-04-11作者简介:董云龙(19

7、82-),男,河北正定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剧戏曲学戏曲文学。-47-第33卷第1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月这一段文字道出了作者士风(文运)与国家(世运)之下。当时:“举朝但知有此二人(崔、魏),而不知有圣上。间的关系,文中所谓的“伪子伪经”应当是程朱理学与王学威福日盛,鹰犬日众,四方孔道,民间无敢偶语者。驿使停末流,除此以外,作者还对自天启以来文人士大夫竞相攀附骖,即卧榻间,无敢提一‘魏’字者。身在京华,僮仆往来,阉党,摧残忠直的现象提出了批评,说道:无敢带一家书者。去国诸臣,典衣觅骑,萧条狼狈,全

8、无士……人说道今日朝廷内无良相、外无良将,气。而一经削夺,门无敢谒,郊无敢饯者,虽师生戚友之谊,俺说道今日朝野外无文人内无文心,这是从命根亦荡然扫绝。重足而立,道路以目。凡衣冠士庶相见之间,上一刀见血的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