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3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3Vol.222004年5月JournalofFosh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y2004论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彭俊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涉及到民事权利的保护,与当事人的利益攸关。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应扩大到人身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等几乎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不仅国家财产应属诉讼时效制度的限制,仲裁时效亦应属于诉讼时效的范畴。关键词:诉讼
2、时效;适用范围;法律关系中图分类号:D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018X(2004)0320050205167条规定:“债权,因十年间不行使而消灭;债权或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因二十年间不行使而消一、问题的由来灭。”(3)“请求权(诉权)消灭主义”,如《法国民法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传统民法理论上一典》第2262条规定,“一切关于物权或债权的请求般又称诉讼时效的客体或称对象,是指诉讼时效制权均经过三十年的时效而消灭”;《德国民法典》第度适用于哪些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利。诉讼时效194
3、条规定:“请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请求制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许多的民事法律关系都可权)受消灭时效的限制。由亲属关系产生的请求权,以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但法律出于对某些民事法律以该请求权以将来回复符合此种关系的状态为目关系予以特殊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某些民事法律关的的为限,不受消灭时效的限制。”1964年《苏俄民系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不能或不应适用诉讼时法典》第78条则是这样规定的,“保护权利遭受侵效制度。因此,解决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正犯的人诉讼权利的一般期限,规定为三年”。第90确适用诉讼
4、时效制度,维护权利人的正当权益,稳条还规定:“诉讼时效不适用于下列请求:因人身非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财产权利遭受侵犯而产生的请求,但法律规定的情诉讼时效制度适用哪些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况除外;国家组织关于返还被集体农庄、其他合作权利,不仅各国或地区的立法存有差异,而且在民社、社会团体或公民非法占有的国家财产的请求;法理论上也是众说纷纭。从各国或地区的立法来存款人关于支取在国家劳动储蓄所和苏联国家银看,学者们一般认为大体上有三种立法例。(1)“债行中存款的请求;苏联法律规定的其他请求。”《俄权消
5、灭主义”,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为债权,《瑞士罗斯联邦民法典》则一方面在第199条中规定“关债务法》第127条对此有规定;(2)“债权及其他非于维护被侵犯权利的请求,不论诉讼时效是否届所有权之财产权消灭主义”,如《日本民法典》第满,法院均应受理”,另一方面则在第208条亦排除收稿日期:2003209201作者简介:彭俊良(19572),男,湖南湘潭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从事民商法学研究。©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
6、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3期彭俊良:论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51[2]了下列请求权的适用:要求保护人身非财产权利和用诉讼时效(P242)。其他非物质利益的请求,但法律规定的情况除外;二、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应是民事存款人要银行支付存款的请求;公民生命或健康受法律关系到损害而要求赔偿损害的请求,如果在这种损害赔偿权利产生之时起的3年后方才提出请求,则对过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待商榷:去的赔偿不得超过提出请求前的3年;财产的所有1.诉讼时效客
7、体这一提法是错误的。民法上所人或其他占有人关于排除对其权利的任何侵害的谓客体,按照新中国的民法理论,是指民事法律关请求,即使这些侵害并不同时剥夺对财产的占有;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民事法法律规定的其他请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25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而诉讼时效属于能够引起条亦采用“请求权消灭主义”,规定“请求权因十五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法律事年不行使而消灭”。(4)还有一种规定有点特别,如实,不是民事法律关系,它本身不可能存在什么客我国《澳门民法典》第291
8、条亦规定,“凡非为不可体。我们认为,与其用“诉讼时效客体”这一术语,不处分之权利或法律并无表明免受时效约束之权利,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更为准确些,也更均因其不在法律所规定之时间内行使而受时效约[3]容易为人们正确理解。(P2422243)束。”而“所有权、用益权、居住权、地上权及地役权2.将诉讼时效客体说成是民事权利的观点,不均不受时效约束,但在法律特别规定之情况下该等论是主张请求权说,还是实体权利说,都是错误的,权利因不行使而消灭;在后一情况下,适用失效(即之所以出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