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86例疗效观察.doc

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86例疗效观察.doc

ID:52757934

大小:6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0

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86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86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86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辨证治疗慢性服囊炎8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肚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均15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结果:显效62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结论: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较好疗效。【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辨证论治临床观察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6例病人均符合慢性服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6例。女40例,W21〜75岁,病程5个月〜11年,单纯性服囊炎56例,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等共30例。86例病人中均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表现均有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且高脂餐后疼痛加重,或伴腹

2、胀、胃灼热、暧气吞酸、恶心等其他消化道症状。查莫菲征屈阳性或可疑阳性。辅助检杏,B超诊断率可达90%以上,可见胆囊边缘毛糙、増厚或胆囊变形。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①持续性右上腹钝痛不适,伴有右肩胛区疼痛;②有口苦、暧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道症状,进食油腻后加重;③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有轻度压痛和叩击痛;⑤胆汁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B型超声波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部分可见胆结石。疗效性观测:①胁痛、呕吐、黄疸、大便等变化;②腹部体征;③血常规、血清肚红

3、素;④胆囊B超;⑤必要时行X射线或胆道内镜检查。辨证分型:①肝胆湿热型:共28例,占32.6%o症见右上腹灼刺痛,胸闷口苦,恶心欲吐,厌油腻食,或兼发热,或兼身目黄疸,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②肝气郁结型:共24例,占27.9%。症见胁肋胀痛,或左或右,或两胁均痛,部位走窜不定,其则引至胸背肩臂,发病轻重每与情志因素有关,或伴有胸闷不适,暧气频作,妇女可兼乳龙胀痛,舌质红或质黯,苔白或白腻,脉弦或弦细。③气滞血瘀型:共15例,占17.4%0症见胁痛经久不已,其痛如刺,部位固定,入夜尤其,食欲不振,口千舌燥,舌质红或质黯,或有瘀斑,苔黄,脉细涩。④脾虚湿阻型:共1

4、0例,占11.6%。症见上腹隐痛,胸闷腹胀,纳差便酒,四肢倦怠,而色萎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濡缓。⑤肝胃阴虚型:共9例,占10.5%。症见上腹或右上腹隐痛,缠绵难愈,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或口苦心烦,纳差干啰,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疗方法:①肝胆湿热型:治宜淸肝利胆,调气和络。方用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谿用茵陈、梔子、黄苓、柴胡、白芍、枳壳、木香、蒲公英、金钱草、郁金、延胡索、川楝子。②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理气和络。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壳、姜黄或郁金、延胡索、茵陈、金钱草、木香、青皮°③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通络,活血化

5、瘀。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药用柴胡、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延胡索、川楝子、金钱草、丹参。④脾虚湿阻型: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六君子汤合胃苓汤加减。药用金钱草、茵陈、苍术、白术、党参、云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泽泻、川朴、及仁、石菖蒲等。⑤肝胃阴虚型:治宜滋阴柔肝,养胃止痛。方用一贯煎合麦门冬汤加减。药用太子参、熟地、麦门冬、枸杞子、沙参、当归、川楝子、玉竹、石斛、生白芍、郁金等。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所有病例均连续服药15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服药结束后做B犁超声波检查,再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分别判定临床疗效。疗效标

6、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①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②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影像学检查有所改善;③无效: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检杳均无改善。结果治疗结果:共治疗86例,显效62例(72」%),有效21例(24.4%),尢效3例,总有效率96.5%=,讨论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等疾病范畴。病位在胆,肝胆互为表里,故以肝胆为中心,可涉及脾胃,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分泌与排泄胆汁,注于胃肠,助脾胃消化水谷。胆以通降为顺,因为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肝失疏泄,气血郁积胆腑和湿热瘀积中焦,必影响胆

7、的呻清”与“通降”,胆腑通降失司,胆汁结聚不通,气机不畅,致肝气郁结。肝胆与脾胃同属中焦,肝胆气逆最易犯胃侮脾,造成肝木乘脾,肝郁脾虚或胆胃不和。脾胃不运,湿食停聚,蕴生湿热,反而滞于肝胆,酿成肝胆湿热。肝胆气郁日久,易使胆汁瘀积,湿热阻滞,络脉不畅,致气滞血瘀。本病主耍临床表现以右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等症为主,《素问.缪刺论》言:”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英病因多因偏食油腻厚味,损伤脾胃,土壅木郁,而致肝胆瘀滞,使气机壅塞,肝胆湿热煎熬胆汁,胆汁通降不畅,久郁蕴热或内损外感致阴阳气血失调呦发生本病。本病的病理特点为气机郁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