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42776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30
《河南省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培育以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分散弱小的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但是河南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基本情况农
2、民合作社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7月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63474家,位居全国第四,入社农户348万户,占全省农户的20.8%。耳前除农业领域的合作社外,还发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信用互助合作社、联合社等多种合作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6月,河南省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0家,省级635家;有15家涉农企业在国内外上市,43家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31个企业的产詁商标被国家认定为“屮国驰名商标”,占河南全省“屮国驰名商标”总数
3、的2/3o河南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万家。种植大户快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3月底,河南省种粮大户共计11513户,经营耕地面积432万亩。家庭农场有所起步。截至2013年3月底,河南省符合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有15538家,耕种总面积287.5万市。(二)主要成效保证了粮食等主要农副产詁的有效供给。一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河南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河南省农副产品加工、食品行业的主力军;三是河南省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合作社达5457个
4、,蔬菜供应总量逐年攀升,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加速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屮大多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农技推广的理想平台和重要载体。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农村承包土地集中流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等农业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生产应对市场的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组织地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定价的话语权、规范成员经营行为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强大的组织支撑作
5、用,提高了农民应对市场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便于承接和实施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社会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和农资供应“四统一”,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二、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策层面和外部发展环境看1.相关政策及法规体系不到位。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不完善;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不完善;三
6、是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2•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涉农项目的倾斜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三是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得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解决;四是许多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后,在落实农业生产性建设用地方面依然面临较大困难。3.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到位。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公益性服务组织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二是农村保险服务体系不健全,保险公司对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三是
7、土地流转体系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与迅猛发展的土地流转形势还不相适应,流转双方信息交流不对称、流转价格机制尚未形成。4.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还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导致部分地方党委、政府没有将其摆在应有的位置,宣传、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不够;二是有的基层干部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没有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业务主管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二)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看1•规模化程度不高。一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较小、实力不强;二是超大型
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入户社员比例偏低,大都在20人以下。1.内部运行不规范。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主要是内部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二是相当比例的龙头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基地农户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三是大多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公积金积累不多,服务方式单一,其带动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3•经营人才缺乏。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年龄结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