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doc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doc

ID:52729451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0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doc_第1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doc_第2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门重耍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屮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索养:而且还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达到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呢?一、精心设计,促进探索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学得实在,深化学生主体探索意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屮,必须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中,既构建数学知识,又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此,精心设计必不可少。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73.

2、9-739,之后复习回顾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变式为739-73.9,自然导入新课。并提问设计:除数有什么特点?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耍使商不变,你有什么办法?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交流,在合作屮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更容易使学生突破难点。又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和不同的起点出发思考问题,用多种分析方法解应用题,真正理解应用题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二、实践操作,培养探索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突破时空障碍,获取他们生活

3、中缺乏而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快乐乐地获得真正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小学阶段最早出现的概念教学,它很重耍,没有它,在以后其它的数的认识教学将难以进行;而它又很容易,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见过,甚至会读会写。如何让这些“旧知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想每个数字像什么。同时,在教学中我还给学生讲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故事。如:“给他们讲阿拉拍数字的由來、讲数字的童话《数字们的对话》、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有关数字的故事讲给其它同学听等。通过这些,我让学生感到其实

4、数很有意思,而不是表面上的一个数字那么简单,同吋乂要让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发现,然后找到答案的,从而初步形成探究氛围。三、运用直观,激发求知欲望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教学数“7”的组成时,学生已有前面学习其它数组成的经验,自己已能非常容易的用学具边摆边说出儿种不同的组成,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组组成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后面学习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式子作好铺垫。“1和6”、“2和5”、“3和4”、“6和1”、“5和2”、“4和3”又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吋,

5、我让学生用自备的学具分小组组合,看看能组合出儿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的小组组装成了写字台,有的组装成了冰箱、凳子、桌子、大正方体、大长方体……经过以上操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准确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四、重视“思”,抓实探索“学而不思则罔”,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设疑问难,引导学生“思”的过程,能抓住学生数学思维之脉络,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参与问疑解疑过程中來,例如“关于带分数乘法”的教学,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我们可以抓住学生不太注意的两个词“通常”、“再乘”向学生发问,促使学生主动思索,从而深化理解。“为什么用

6、'通常',不用”一定'?”让学生去探索去讨论,从而得出了:有吋把带分数拆成整数与真分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我乂说,“请试试看——120X1/120X12/3",学生经过计算观察后发现了120与1/120直接约分后,结果是1,1不必化来化去,带分数1可以直接参与运算。至此学生明口了通常之外的两种情况。“再乘,说得很精炼,谁能把它的意思扩展开来?”学生经过思考,基本上能还原成: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紧紧地抓住关键字眼,引导学生思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脉络中将抽象的内化成了形象易感知的知识。乂如在教学“加法的结合律”时,

7、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个数相加,和不变”之后,问学生,这里为什么要用“三个数相加”,而不用“儿个数相加”?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讨论,从而得出:如果是儿个数相加,后面的文字不便于叙述;如果是儿个数相加,我们把其中的任两个数相加,就可能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用到了交换律,就不完全是加法的结合律了。通过学生讨论、探索,使学生理清脉络,明确了结合律中不能调换加数的位置,为后面学习乘法结合律的运用作了铺垫,突破了难点,进一步深化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