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感悟分层次建构.doc

多维度感悟分层次建构.doc

ID:52711310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9

多维度感悟分层次建构.doc_第1页
多维度感悟分层次建构.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多维度感悟分层次建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维度感悟分层次建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襄阳市大庆路小学刘敏“乘法分配律”是乘法简便运算定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难点。所有教过这节课的教师都有同样的感觉:课上完了,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只要稍微变一下,就不知所措了,面对变化多端的题型,学生更是应接不暇。解读学生的错误,会发现很多学生会出现类似a×(b+c)=a×b+c这样的错误,看似混淆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两种简便运算,实质上是学生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了对乘法分配律最本质意义上的理解。考虑到这一点。希望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

2、的思维方式从多维度去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规律。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建构通过订购校服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于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可以先求1套再求10套,也可以先求上衣总价,再求裤子总价,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赋予抽象的算式以鲜活的生命。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接着利用套数改变结果还会相等吗?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推断出算式一与算式二是相等的。特别是让订购的衣服数量用“c”来表示时,学生就认识

3、到无法通过计算结果来得出两个算式相等,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从“乘法的意义”角度去理解两个算式相等,为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奠定基础。二、让学生在举例中建构在学生观察三组式子发现其共同的特点后,请每位学生都尝试写出“几个类似上面的等式吗?”,让学生举例验证。一石激起三层浪,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举出很多合理的例子。这时让学生任选一个例子用乘法的意义来说明,剥去乘法分配律的外在“形”,侧重于理解乘法分配律的“魂”,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乘法分配律。但举例只是一种特殊现象,不代表一般规律,并且适当地渗透用字母表示数。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和归

4、纳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了数学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数学化的过程。三、让学生在语言中建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生将会受益无穷。在学生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后,我问学生“分配”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就是把(b+c)打开分别跟a相乘。是呀,“分”就是分别,“配”就是配对。于是就让学生和爸爸妈妈配对,体会我对爸爸、妈妈付出地爱有多少。看谁会把一句话改成两句话“我爱爸爸和妈妈等于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此时,a×(b+c)=a×b+a×c变得鲜活起来,减少了“a×(b+c)=a×b+c”类似

5、的错误。在乘法分配律变式练习中最难理解的“38×99+38”中,巧妙地运用妈妈藏起来了,我们要找到妈妈,其实妈妈就直直地站在那里,是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1”,只要遇到这样的题,孩子们就会高兴地说我找到妈妈了,它就是1。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桥”,却为学生扫除了思维上的障碍。总之,我们一定要真正地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盲点和难点。只有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起点、盲点和难点,才能科学地根据学生的需求点,合理地架构起支撑点,也才能顺利地把学生带到理想的终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