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毫升到升同步.docx

从毫升到升同步.docx

ID:52706632

大小:1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9

从毫升到升同步.docx_第1页
从毫升到升同步.docx_第2页
从毫升到升同步.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毫升到升同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要设计思路】一、基于学习经验,构建学生“量”的知识体系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量的认识”的经验,在课的开始,通过三瓶饮料的比较,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比较”经验,通过“目测”、“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等方法,解决“哪瓶饮料多”这一问题,在比较中再次体会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并能主动运用相同的量具进行比较。其次,引导学生与以往学习的经验进行沟通。学生已经知道测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测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那么同样的表示液体的多少也需要单位,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逐步感悟关于“量”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是相通的,这

2、样有利于学生对“量”的认识形成知识系统。二、建立“单位量”意识,提升学生“量感”的有效建立人类自诞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对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进行比较度量,因而就产生了数的概念和量的概念,同时也产生了各种计量的方法和单位。首先,统一的“单位”量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也便于交流。学生在学习单位伊始,可以在情境中面临解决问题的需要找到合适的标准进行比较,再在交流讨论中统一标准。课的开始,学生通过使用同样大小的杯子来比较出两瓶饮料的多少。但在具体描述“一瓶饮料比另一瓶饮料究竟多了多少”时,

3、用以往量的知识已经无法解决,新的计量单位“毫升与升”就呼之欲出了。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恰恰是每个计量单位从诞生到确立必经的历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数学“单位量”的意识不知不觉地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其次,学生的量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量感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学生只有在脑海里刻上一个计量单位的标准,量感的形成才会有参照,量感才会有发展的基石。计量单位作为一个数学概念,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还是非常困难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计量单位的教学要依托现实,让学生在具

4、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认识“量”。因而依托生活中的实物作为“参照物”,建立“单位量”的意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量感的逐步建立。3例如:在认识毫升时,学生在认识了1毫升、10毫升、100毫升后,这些量就成为了学生可以依靠的参照物,在对比这些参照物中,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生活中一些容器的容量。又例如,在认识升这个容积单位时,学生对于大量液体的估测比较困难,特别是超过20升的液体,因此我提供了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物,帮助他们建立起参照物。在与这些参照物的比对中,学生反复感知认识毫升和升,获得关于“毫升”“升”的独特感受,促

5、进量感的内化。三、关注估测意识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时所形成的综合能力,一个人成为会思考的公民需要具备的认识数学、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量感无疑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量感的建立、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中估测起着重要的作用。估测是对实物与标准计量单位间的关系做出判断的过程。估测有助于儿童理解测量的特征和过程,并获得对度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学生估测的能力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估测的方法是否合理;二是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是否接近。为了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

6、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估测活动,尤其是要经常开展实物测量与估测的对比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中逐步提高估测能力。例如在认识毫升时有多次估测活动,比如让学生想象:1毫升水有多少?然后挖一个刚好放入1毫升水的小洞,最后验证。这是学生第一次修正自己对于1毫升的认识,并初步建立1毫升的量感。当认识1毫升后,让学生估测“小瓶里的水有多少毫升?”将猜测结果与实际进行比较,这是学生第二次对自己的估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修正。接着是合理想象100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在100毫升贴上一条线,然后量取100毫升进行比较,这是学生第

7、三次对自己的估测和实际进行了比较修正。当学生在猜测装满一次性杯子时,水有多少毫升?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方法呈现3了不同层次:一部分学生只是从高度上进行比较,而有部分学生不仅考虑了高度,更考虑到杯子的形状,它底部小,越往上越大。最后,交流生活中的实物,猜测验证。在多次的猜测验证中,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对毫升的认识,量感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