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

ID:52650687

大小:60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4-12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_第1页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_第2页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_第3页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_第4页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颅脑外伤是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也是值班人员经常面对的问题,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定位颅骨及颅内由于外伤所致的病变,如骨折、脑挫裂伤、出血等。颅脑损伤一般可分为软组织伤、颅骨损伤及颅内组织损伤,三种损伤常合并发生,伤后近期可发生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和脑疝,远期可发生脑积水和脑萎缩。颅脑外伤主要表现:1.硬膜下血肿2.硬膜外血肿3.硬膜下积液4.蛛网膜下腔出血5.脑挫裂伤6.颅骨骨折和颅内积气7.头皮血肿硬膜下血肿: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3天内为急性期,4天-3周为亚急性期,3周以后为慢性期。因

2、其发生部位在硬膜下腔内,所以急性期形态为颅板下方沿大脑表面月牙状高密度灶;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软脑膜并且阻碍脑脊液循环,占位效应较明显。亚急性和慢性期由于血红蛋白崩解而密度减低,可表现为高、等、低密度。CT征象:平扫示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有新月形高密度影,邻近组织受压,并向中线移位。特点:硬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颅骨内板下高密度的新月形影,CSF进入血肿时为等密度或低密度。血肿范围广,占位性强。男70岁,头部外伤约2天。诊断为:左额、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血肿发生部位在颅骨与硬膜之间,由于正常时颅骨与硬膜贴接紧密,因此血肿呈

3、膨胀性压力掀起硬膜,CT影像为颅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灶,内缘光滑,其分布也不越过颅缝和中线(大脑镰)。头部外伤约1小时,当时意识丧失,约10分钟后清醒。CT征象:右颞骨内侧有双凸形高密区,中线右移。诊断:硬膜外(硬膜与颅骨间)血肿(多为脑膜动脉破裂)。若为硬膜下血肿,则血肿范围较广,常越过颅骨缝,占位性强。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CT表现的鉴别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形态新月形,月芽形梭形,双凸镜形,内缘清楚分布及范围范围广,可越过颅缝。分布较窄,不越过颅缝。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较少见占位效应多明显范围大者较明显硬膜下积液:由于外伤后单纯蛛网膜撕

4、裂,蛛网膜下腔压力高于硬膜下腔压力,脑脊液外流所致。形态为颅板下方月牙形脑脊液低密度灶。如下图所示,为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及脑池系统。CT表现为脑沟、脑裂、脑池或脑室内高密度灶“铸型”。961007女44,健康,突然昏迷而送入急诊室,无药物使用/滥用、糖尿病或高血压,神经检查示深度昏迷和双侧Babinski征呈阳性,CT示头颅内巨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挫裂伤的合称,在CT诊断上不易区分,常统一。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水肿区内可见不均匀斑片状高密度灶。其发生部位可以为对

5、冲伤,冲击伤。如下图:左额叶见不规则团片状高密度灶,边缘部见低密度气体影,其周环绕低密度水肿。颅骨骨折和颅内积气:采用适当窗技术(骨窗),可直接观察到颅骨连续性中断;由于颅骨骨折,空气进入颅腔内,CT值为负值。如下图:左额部颅骨骨质不连续,可见碎骨片影,且向内凹陷,颅骨内板下见点状低密度气体影。头皮血肿:外力直接打击部位的头皮软组织肿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