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

ID:52635527

大小:3.8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4-12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_第1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_第2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_第3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_第4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水平井广泛应用于边底水油藏中,能够扩大油藏渗流面积,降低井筒周围压降,从而延长无水采油期,增大无水采油量。但在水平井开发边底水油藏过程中,又表现出了以下几类问题:(1)水平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迅速,含水上升规律难于把握;(2)初始见水点和后期产水段预测困难,控水堵水措施目的性不强;(3)水平井开发不同时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挖潜方向不明确;(4)部分水平井产能与理想产能相差较大的原因不清。矿场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油藏工程渗流理论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思路见水位置见水模

2、式含水上升特征a(x,y)点产生的势b(x,y)点的纵向速度XY(-a,0)(a,0)(0,-a)当y<-a时,x=0处的纵向速度大于x=±a处的纵向速度;y=-a时,x=0处的纵向速度等于x=±a处的纵向速度且大于其他处的速度;y>-a时,x=0处的纵向速度小于x=±a处的纵向速度,x=±a处的纵向速度最大;(0,0)处没有纵向速度,水体无法波及。c对速度的分析d水脊形态各射孔点处流量相等(1)对于2个射孔眼:一、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渗流理论一、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渗流理论可证明:(2)对2n+1个射孔眼速度分析:即中

3、间的射孔点处纵向速度最大,则水脊突破点在投产段中部。2个射孔眼3个射孔眼2n+1个射孔眼XYy0XYy0(a,0)(-a,0)(0,-a)XY(-a,0)(a,0)(0,-a)(0,-a)模型采用63×31×25的网格系统:I方向:63×10m=630m;J方向:31×10m=310m;K方向:20×2m+5×6m=70m;水平井布置在模型的正中间。(1)2个射孔眼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二、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数值模拟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

4、图(2)3个射孔眼(3)5个射孔眼二、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数值模拟(4)10个射孔眼(5)沿水平井段有有限个射孔眼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均质油藏中,底水从水平段中间部位突破,见水后水脊向两边扩展。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二、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数值模拟底水供给系统双桶设计,确保底水恒压供给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油藏,直接观察水体记录计量系统对重要参数及水脊形态的记录与计量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2、实验设计创新点(1)双桶设计可以保证底水层定压供给,类似于真实底水油藏

5、;(2)开井之前,首先打开底水阀门,待压力平衡后再开井生产,相当于对模型进行初始化,使模型内各点折算压力相等;(3)五点式注入法与渗流板下纯水层的设计,可保证底水均匀供给。参数名称填砂粒径(目)孔隙度(%)渗透率(10-3μm2)模拟油粘度(mPa·s)水平段长度(cm)水平井半径(cm)参数值8033.210.671170.4实验参数选取1、实验模拟条件(1)均质、等厚、水平、箱形封闭油藏;(2)无限水体恒压供给;(3)射孔完井。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初始时刻1/2见水时刻见水时刻fw=40%fw=60%fw

6、=90%侧视图后视图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中部见水-沿井扩展-全井见水-翼部抬升”的见水模式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对于近井地带,取r=0.003m,则=2.91×10-4m/s可以判断模型内流动符合达西渗流模式,能够代表实际油藏。实验中,=1.01×10-3m/s达西渗流临界流速真实油井实验结果原型与模型具有相同的采液指数,可比性较强。实验流型的判断采液指数比较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平面非均质性对见水规律的影响—临界级差投产段不同平面非均质性分布模式下水脊形态的变化规律,绘制出当投产段渗

7、透率呈两段式分布时渗透率级差与见水点位置距跟端相对距离图版。1:12:14:15:110:125:11.5:13:1底水油藏水平井沿井段渗透率临界级差大约在4倍左右,即相邻高低渗透段之间当渗透率级差大于4倍时,低渗透段下方原油几乎不被动用。K1:K2=4:1K1:K2:K3=4:1:2K1:K2:K3=4:2:10时刻见水时刻含水60%含水90%平面非均质性对见水规律的影响—物理模拟验证临界级差“倾斜推进-高渗突破-沿井扩展-次高突破-分段水淹”“先高后低-封高补低”的开发措施“相邻段影响-非交叉影响”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

8、-三维物理实验K1:K2:K3=4:1:2K1:K2:K3=4:2:1投产段渗透率分布为4:1:2时,由于前两段级差大于临界级差,中部低渗段始终没有被动用,水脊先后在第一段和第三段突破,相应的,含水曲线上便出现了一个”台阶”;当投产段渗透率分布为4:2:1时,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