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常规开发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pdf

稠油油藏常规开发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pdf

ID:52386748

大小:2.61 M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7

稠油油藏常规开发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稠油油藏常规开发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管理创新稠油油藏常规开发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姜来泽李续儒刘雪梅罗艳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摘要:根据Y油田NgⅡ块状底水稠油油藏相关的地质,通过共同作用情况下,油井投产初期与实际含水比较吻合,而中后期数值模拟研究方法,针对水平井高含水生产现状,就油藏天然水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略高于实际状况,但含水呈不断上升的这一体能量、可动水饱和度以及垂直水平渗透率比等不确定参数开展特点与实际生产规律基本一致(图2-2)。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所了见水原因敏感性分析与研究,筛选影响水平井见水特征的主要见水为可动水与边底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到含水上升速度因素,结

2、合见水机理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认为油藏初期所见水为可快可能受边底水能量、垂直水平渗透率比等两个因素的影响。因动水,目前为边底水,且水平井局部轨迹在油藏中的位置是影响此又设计了两种方案对边水底水能量、垂直水平渗透率比对含水水平井含水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此文对油藏水平井的应用,合上升速度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理井身轨迹的确定,以及水平井的控水增油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边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引言Y油田NgⅡ为块状边底水稠油油藏,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常规阶段投产即见水,含水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油藏较高部位水平井投产亦见水,说明油藏除边底水外还有可动水。本

3、次研究重点从数值模拟研究的角度,针对水平井高含水原因的影响因素,开展了一系列不确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与研究,为油田下步水平井开发部署提供指导依据。一、油藏参数的选取油藏参数的选取均来自于岩心分析结果,油水相对渗透率曲图2-2方案2计算结果线,岩石孔隙压缩系数为0.81×10-2MPa-1,油的压缩系数为方案3与方案4:分别模拟可动水与边底水共存,Kv/Kh=9.36×10-4mPa-1。模型粘温以实测脱气粘温曲线为基础,溶解气0.1,边水能量无限大和边水能量无的两种情况。其中,方案3计油比为16m3/m3。采用CARTER-TRACY解析水体[1],实现水算结

4、果表明,在垂直水平渗透率比较低的条件下,含水上升速度体能量从无到无限大。有所下降,但油井依然具有较高的含水(图2-3),说明垂直水平二、见水原因敏感性研究渗透率比与含水上升速度有一定影响,但是并不是含水上升的主1.方案设计要原因。方案4计算结果表明,在垂直水平渗透率比较低,无边由于目前资料还缺乏对油藏的深入认识,如:水体能量、可动水能量情况下,含水与实际基本吻合,但依然可以见到底水侵入水及垂直水平渗透率比的大小等。拟合过程中,对这些影响开发的特征(图2-4),说明目前边水能量也不是影响含水上升速度的效果且不确定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设计具体方案如下(表主要

5、因素。同时,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中可以发现,水平段轨迹2-1)。最低点[1]距离含水已达到90%,而其它区域仅为60%左右,这也说表2-1见水原因敏感性模拟方案明,水平井局部轨迹距底水距离近才是导致底水锥进的主要原方案地层原油粘度Kv/Kh水源能量因。1可动水(0.2%~4%)无边底水能量1035mPa·s0.82边底水+可动水0.2%边水无限大3边底水+可动水0.2%边水无限大1035mPa·s0.14底水+可动水0.2%无边水能量2.模拟结果及研究方案1:模拟了只有可动水且可动水饱和度分别为4.0%,1.0%、0.6%和0.2%的油井生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6、,在较高油图2-3方案3计算结果图2-4方案5计算结果水流度比条件下,可动水饱和度越高,投产初期含水越高,其中可三、纵向位置优化研究动水在0.2%时与油井投产初期含水相符,而中后期含水变化规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有必要对油藏水平井纵向位置进行优化律(蓝色实线)与实际含水变化规律(蓝色虚线)表现不一致,实际研究。设计水平段距底水不同距离,范围为5.7m~15.7m,这样含水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可动水含水呈平稳或略微下降趋势。预水平段距底水距离越大,见底水时间越晚,含水上升速度越慢,所测的含水与实际含水上升的趋势不符合,说明目前所见水除可动以针对该类中薄层油藏水平段纵

7、向位置尽可能靠近油层顶部。水外,还有外来水的影响(图2-1)。结论1.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可动水与边底水共同作用导致油井见水,且只有可动水为0.2%时,模拟曲线与油井实际投产初期含水曲线符合率较高。2.水平段距底水距离近是底水锥进的主要原因。所以油水过渡带区域水平井实施过程中,控制好井眼轨迹和水平段纵向位置是控制底水锥进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苏畅,水驱采收率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2):174-175.[2]郝建明,王绍春,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轨迹设计[J].复杂油气田,2007,16(4):20-23.作者简介:姜来泽(1

8、969.2-),男,高级工程师,1992年毕业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