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

ID:5261766

大小:306.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_第1页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_第2页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_第3页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_第4页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6卷第3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Ⅷ.6No.311竺呈!星!竺竺曼堡!i型竺:竺竺里!型型塑!!堡墼!竺望!量巴;!些一脉相通的爱国情结——屈原、陶渊明比较分析杨迎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潭454650)摘要:作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他高远的理想和爱国情结、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耿介的性格和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等方面。关键词:陶渊明;屈原;爱国情结;浪漫主艾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42(2007)03—0061—03陶渊明是东晋

2、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对国家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J。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又说“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他是曾有用世之心的。我们知道,当文人自身与外界的冲突长时期无法调和时,这种冲突就极易转为自我内部的一种对抗,最终成为一种内心冲突。这种内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自负、自恨以及超越自我等相关的心理特征,而陶渊明的这种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种超越的心理流向。他身处逆境,却能不为所累,把哀怨与痛

3、苦转化为一种心理动力,从更高层次上去获取成功,从而确立更高更新的人生价值。他表面上从“尘网”中撤离出来,宣告自己与其毫无关系。而内心却有一个解不开的情结——爱国之情。历代文人几乎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济世建功的愿望,但在客观现实面前,他们大多总是理想和愿望不能实现,人性受到压抑。为了平息这种心灵的痛楚与不平,他们或九死不悔,或独善其身,或遁迹山林,或对宇宙进行终极审视,使自己的不平在宇宙这个大环境中消失。陶渊明却综合了这些不同的生活态度和道路,成为历史上一个思想复杂的诗人。作为名将之后(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名将,开国元勋)的

4、陶渊明,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1,他不仅像一般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由于家庭影响,还学了《六经》,心中也充满建功立业的理想——“猛志固常在”,由于当时社会政治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许多名士卷人政治斗争的旋涡而断送了性命,所以当时的文人名士讲真话极难。在此双重矛盾的冲击下,陶渊明陷入了感情与传统的矛盾碰撞中,精神天平严重失衡,于是他在做了几任小官后毅然选择了归隐,回乡躬耕,并写下了大量描绘纯朴宁静的农村自然景物和歌咏村居生活的田园诗,在诗作中倾吐了自己的感情归依,流露出

5、对外界的“不顾虑”态度和对自我处境的“无不可”态度。其实这种安宁往往让清醒的旁观者感觉到有一种“自欺”之嫌。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人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既有事,也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复杂思想,陶渊明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出了一种孤傲的态度。在《饮酒)---十首里,借着“醉人”的语言,或指责社会上的是非颠倒,

6、或揭露政治的陷井危机,或鄙弃世俗的虚伪和欺诈。在最末一首里,他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虽是收稿日期:2006—12—25作者简介:杨迎春(1963一),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6l万方数据第6卷第3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01.6No.311堡堡!旦塑!竺墼堡!!!!竺!垒竺!!!墼!!!里!!!!墼!!!兰壁!型;!竺!美化了孔子,但更主要的是对追逐名利的颓败世风感到无比的愤激和沉痛,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爱国情结。如《时运》:“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其中“

7、交挥”是“思念”之意,这表明陶忠晋避宋,“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劝农》:“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其中“八政”是指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始食”,即“八政”以“食”为第一。这正表明他的“躬耕”也如舜禹一样,为实现“猛志”蓄力。《赠羊长史》中有“多谤t绮与角,精爽今何如?~绮与角”是什么人?原来绮里季、角里与东园、夏黄四公为避秦乱隐于商山,后出为汉惠帝刘盈师,称“商山四皓”。这里作者以“商山四皓”为榜样.说明他的隐居是为等待贤君的出现。陶渊明的《拟古》“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

8、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乐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其真正意思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再如《饮酒》:“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坏。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楼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1这首诗与屈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