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602025
大小:5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9
《【教学论文】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谈【教师职称评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谈吉安县城关一小彭世缤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彖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并且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屮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屮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教学“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掌握正方形的特点。具体操作如下: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后,有的学生通过测量正方形的四边,得出四边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后再对
2、折,发现四边相等;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边相等;有的学生将相对两条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边相等……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有的学生表达也不够准确,教师给予纠正后,对这些操作方法也要鼓励、表扬。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特点,从而认识了正方形。这样靠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矢口,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小有关半径、直径的关系的认识。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屮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然后去告诉学生
3、:“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达到操作H的。教学屮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后,我把同学按4人一组进行讨论:“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直径与半径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简短而又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的组采用“折”圆片的方法;有的组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还有的组测量的是一圆内;有的组测量的是大小不同的圆片……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学生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有偏差,
4、但通过小组的操作、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这一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扌屈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学生形彖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再如:教学“梯形而积的计算公式”时,让每个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两个大小相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己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后,很快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
5、拼成的平形四边行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导出了梯形的面积=(上+下)X高三2。教师继续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又剪又拼学具,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屮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梯形而积计算公式,教师对此操作给予肯定。这样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从操作小培养了学生从齐种角度去研究问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总之,合理地操作学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并能自我挖掘多种解题方法,避免了以往操作过程屮走过场、流于形式的弊端,真正达到操作
6、的工具性与实效性的完美结合,为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