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

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

ID:5258984

大小:6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07

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_第1页
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_第2页
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_第3页
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_第4页
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贵明大夫自学中医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贵明先生自学中医经验集火神之祖刘止唐乃川中近三百年来特立独行博通儒道佛三家之大儒,尝曰:“道一而已矣!会者万殊即一,不会者一矣万殊。”又曰:‘乾坤坎离,体用不二。“”圣功神化,道法不二“。其意即是”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阴阳,一而二,二而一)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与本“这个本是什么?就是人体的内环境,就是人体内的春夏秋冬-温热凉寒。自然界春夏秋冬(形而上)控制着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生生死死,人体内亦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子产在论证时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焉。”

2、还有谚语:”自古以来水患大于火灾“。通过发达的媒体我们都知道水患给人类造成的灾害远远大于火灾。按照天人合一的原理来理解,今人恶热药而喜寒凉,又何怪乎其多死哉。本人幼年经常患病输液,由于工作忙碌,饮食不当,过去血脂、尿酸、血压均高。经常头昏脑涨,最近几年经常自己开中药喝(从不吃西药),现在年过半百,查体一切正常,精力旺盛。那些说“医不自治”的中医大佬们,我看是愧对了名中医的名声。不论中西医,正人应该先正己。水湿证临床常见而又比较难治,金匮:“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湿和水其实只是程度的不同,湿重则成水。湿、水的脉,浮的很少,但有热也可浮(比如开水,这

3、是取象比类),没有热它就沉,因水性寒(水性趋下),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水、湿家没有下法。中医人经常会说一句话“阴阳平衡”。但我们不能据此而误解为阴阳相等,那就大错特错了。阴阳平衡是指阳主阴从框架下相对而非绝对的平衡。就像院长和党委书记,是院长负责制而非书记负责制,但两人的级别是一样的,分工不同而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张仲景的三阳三阴六经辨证,以及后世的八纲辨证,无不以阴阳为辨证之纲。可现代的很多中医也许受西医的思维影响,临证不辨明阴阳即开药,有一症加一药,处方最终成了药物的堆积,疗效也就可想而知了。取类比象

4、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我们可以用一杯温水来类比阴阳。1,满杯温水,为阴阳高水平平衡;2,半杯温水,为低水平阴阳平衡。3,满杯凉水,要加温扶阳;4,半杯凉水,先加温扶阳,再添水滋阴;5,半杯热水,先添水滋阴,还要加温扶阳。这番唠叨,实际已经说清楚了处置阴阳的根本大法。愿大家开悟!中医故弄玄虚的东西很多,让人有云里雾里不知所似然之感,理论一套一套的,但临证之时却不知从何下手,好像只有这样才显得与众不同、高深莫测。但伤寒论却并非如此,就是将八纲辨证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其中心思想就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圣人就是圣人,凡人就是凡人,真是不一样的感

5、觉。《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其中的“复”就是生命体的可持续性,怎样才能可持续呢?就是要“致虚极,守静笃”,阳动阴静,"静“就是”极静=坎卦=二阴夹一阳“,对活人来讲,良好的睡眠就是静,就可以复命。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由此可以看出:阴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等同于宇宙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一样的。由此不难看出,中医的“取象比类”真的是绝顶聪明的认识方法论。脉诊是自学中医的最大障碍,个人体会,必须掌握浮

6、沉迟数四种基本脉象,其他的脉都是与这四脉的组合,很多时候药物的选择和脉像有很大的关系。一家愚言,不当之处请高人指正,不胜荣幸!有些人常问我开某个方的病机时什么,我开方都是用的伤寒论方,伤寒论讲病机吗?我没看出来?不论什么样的疾病,在人体就三个部位,表或半表半里或里,人体消除疾病也是从这三个方面。通过体表发汗是最佳之道,很少死人;体表不行,退至半表半里,借诸多脏器协作来消除疾病,再不行就用消化道,呕吐泻下来驱除疾病,限于人的自然力量,有时达不到目的,中医就顺势利导,来促使病邪排出。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

7、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本条说明“头痛发热”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等都可能出现,不能一见头痛发热就发汗,鉴别要点在舌脉,尤其是脉。无论黑白黄各色人种,凡病不出表、里、半表半里,人的生理是一样的。不是说伤寒病有六经,而是天下病都有六经,六经就是人体的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所有疾病不是太过-阳,就是不及-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表有阴阳、里有阴阳、半表半里也有阴阳,所有疾病尽在其中也。伤寒论的辨证思想: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过去也背得挺熟,但临证之时常常忘到脑后,通过重温伤寒论以及看病疗效的提高(自学中医26年来的第2次

8、感觉,实属不易),才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除症状外、舌脉对开方的决定性作用。本人愚笨,不知高手同仁们以为如何?自学中医26年,个人体会学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