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

ID:25184600

大小:578.00 KB

页数:160页

时间:2018-11-18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_第1页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_第2页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_第3页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_第4页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    大千老师感言:感谢各位整理我的讲课录音,当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基本都是边讲边发挥,里面有很多不当的地方,我至今还有些不忍,担心误了听众。现在提醒大家听时知其大的方向即可,不必执于细节。我之所以以气之角度给大家讲中医、内经,重要因素即希望大家了解气界,我们现在的人见的是形,听的是声,触的是物,如果没有人说出气化成形的道理,那么大家可能真就囿于形界,不能跳出形的思维,我国文化之所以可贵,也即知道形上的世界,气与神。中医亦是神气文化的一脉,若不解神与气,尤其是气,则内

2、经,伤寒,本草是不可以解释清楚的。希望大家能关注气的规律,努力从这方面理解中医经典,中国文化,想必会有思维的一个飞跃,对临床也是大有益处的。中医要想复兴,神气文化必须回归。临床疗效必须上来。不然也是虚火,不能长久。                        中医是气的医学四部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前人在清楚理解气机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看得很明白很透彻,后人如果读不懂就越来越读不懂。后世对经典的注解汗牛充栋,且越解越偏,道理即源于此,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观察到气之所舍

3、,以及运行规律,抛开了气而从形的层次来讲四部经典就不切题,也就不可能入室。看黄帝内经,所有的五脏六腑的后缀都用气来结束,比如心气、肺气、肾气、小肠气、肝胆之气、三焦之气。唐宋以前还不断的把气字附之于书,而明清之后对气字的记录显然就越来越少了,包括在教材里,五脏六腑几乎不谈气了,气最终缩短到与气血的血相对应的这个气。在这里正一下名,我与很多朋友交流过,他们问气道为什么只谈气不谈血呢,当时告诉他我们谈的气是广义的气,不是气血的气。《内经》上有“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内经》上只说肺气、肝气、心气,从来不说肺血

4、、肝血、心血、肾血,可见对气的描述是广义的大气,而不是狭义的气血的小气,这是两个概念,我们气道中医谈的是广义的大气而非狭义的小气。大气包括气血津液和一切形态,气道中医把人和其他一切事物,不管活的、死的都理解是一团气,气包括一切万象,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细胞。人身水火一团气,气就是一个太极,但是太极太抽象了,而气容易理解,就像蒸笼蒸出的气,天上的云气,水中蒸腾的水蒸气,气球中的气,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对气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为什么气字一直很微妙玄通呢,气界于两个层次,向上通于玄而又玄的生命存在,往下接于有形的物质,气在中

5、间是一个媒介。也就是说气道中医分三个层次:神、气、形。西医走的是形,从解剖开始做,血脉细胞组织包括分子都是形的层面;中医则建立在气道而非形道层次,所以中医自古不重视解剖,因为形道是形而下之。上医守气下医守形,中医立足点远远高于形的层次,或者说指导着形的层次。形气是同一的,气依附于形,形受气的指挥,气化而成形,任何东西有气才会成形,不然就是死尸,当然死尸也有死尸之气,人活着就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气在,神气去则人身亡,气是主人,主人在,则人能动能言能笑,主人去则生机断。但气并不是最高的层次,因为医是世间学,所以只有

6、用气的层次来指导中医,指导人们养生治病,再往上是神的层次,神统气,气化形;神依气,气托形,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清风大夫中医漫谈中医入门    大千老师感言:感谢各位整理我的讲课录音,当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基本都是边讲边发挥,里面有很多不当的地方,我至今还有些不忍,担心误了听众。现在提醒大家听时知其大的方向即可,不必执于细节。我之所以以气之角度给大家讲中医、内经,重要因素即希望大家了解气界,我们现在的人见的是形,听的是声,触的是物,如果没有人说出气化成形的道理,那么大家可能真就囿于形界,不能跳出

7、形的思维,我国文化之所以可贵,也即知道形上的世界,气与神。中医亦是神气文化的一脉,若不解神与气,尤其是气,则内经,伤寒,本草是不可以解释清楚的。希望大家能关注气的规律,努力从这方面理解中医经典,中国文化,想必会有思维的一个飞跃,对临床也是大有益处的。中医要想复兴,神气文化必须回归。临床疗效必须上来。不然也是虚火,不能长久。                        中医是气的医学四部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前人在清楚理解气机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看得很明白很透彻,后人

8、如果读不懂就越来越读不懂。后世对经典的注解汗牛充栋,且越解越偏,道理即源于此,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观察到气之所舍,以及运行规律,抛开了气而从形的层次来讲四部经典就不切题,也就不可能入室。看黄帝内经,所有的五脏六腑的后缀都用气来结束,比如心气、肺气、肾气、小肠气、肝胆之气、三焦之气。唐宋以前还不断的把气字附之于书,而明清之后对气字的记录显然就越来越少了,包括在教材里,五脏六腑几乎不谈气了,气最终缩短到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