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研究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研究

ID:525506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研究_第1页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研究_第2页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12年本院共收治10例产科DIC患者。结果10例患者诊断均正确,在抗休克,大量输血及应用凝血因子的基础上,5例患者使用了肝素,6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10例患者抢救成功8例,死亡2例。结论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成功

2、的关键。【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综合征。其诱因较多,最常见的为产科并发症。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自198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10例DIC患者。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8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的孕产妇18649例,发生DIC10例,3发生率为0.05%。年龄最小21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6例。2例孕周37周。3例发生在产

3、前者,4例在产时发生,3例在产后发生。剖宫产4例,顺产6例。1.2诱发因素10例患者都具有引起DIC的诱发因素,其中产后大出血3例,羊水栓塞3例,胎盘早剥2例,重度妊高征1例,死胎1例。1.3临床表现10例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及部位出血,失血性休克,出血量800~4000ml,平均2400ml,其中阴道出血不凝9例,全身皮下出血5例,血尿1例,黑便1例,抽搐昏迷1例。有一个脏器功能衰竭的3例,有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7例。1.4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本组病例具有不同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均有血小板降低3s。1.5治疗本组病例在

4、快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休克的同时,4例患者应用了肝素,6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2结果10例DIC患者抢救成功8例,死亡2例。3讨论3.13DIC的发病机制及诱因:最常见的产科DIC的诱因有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死胎、妊娠合并肝病等。DIC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此时微循环中有纤维蛋白性微血栓或血小板团块形成,同时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被消耗,血小板减少,并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加强。在临床上,DIC患者主要表现

5、为大出血、血液不凝、休克、脏器功能障碍。3.2诊断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临床上遇到存在易诱发DIC的基础疾病(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死胎、产后出血等),在分娩中发生大出血、血液不凝、休克及栓塞四种临床表现之一者,既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四种表现中具有两种以上者,大多可作出本病的诊断[1]。再结合实验室检验即可确定诊断。1987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提出DIC诊断标准(修正案)的实验室检查,要求有下列检验中三项以上异常①血小板低于10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②纤维蛋白原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