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

ID:52543386

大小:19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4-10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_第1页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_第2页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_第3页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_第4页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赏析形象内涵散文阅读专题五考点研读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属于鉴赏评价能力方面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它考查起来,较之一般基础性题目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命题上表现为:1、就命题文体上讲,偏重选择咏物和写人散文,因为这两类散文都包含着形象——物象和人物形象。2、作品的内涵较广泛,命题时往往选择它所依附的事物,如象征物、人物形象等考查,这时,形象和内涵就合二为一。文中刻画某物象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描写这个物象的用意是什么?文章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物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某种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联系全文,指出这个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命

2、题形式】2007年全国卷《总想为你唱支歌》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特点: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做题步骤】1.把物象回归文章,找出描写物象的段落;2.找出表示物象特点的概括性词语;3.用意从

3、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一)物象特点:16.文章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比喻使胡杨林形象具体生动,画面感强;拟人使胡杨林的顽强形象生动感人;对比手法是为了突出要重点描写的对象胡杨林的不屈。这些表现手法都是写胡杨林的,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二)刻画物象的手法【做题步骤】1.判断手法名称,;2.如果题目要求让对句子作具体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及效果;3.如果牵涉到作者的感情,要加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形象的特点+作用效果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6分)①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②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③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做题步骤】1.要先明白文章的主旨,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结合对物象的具体描写,分层次概括;3.融合主旨,一一照应。(三)物象的意义作用作用意义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抒情达意、表现主旨服务;二是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衬托等作用。高考考查分两方面:(一)主要物象的作用1.内容主旨作用: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首先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5、2.艺术构思作用: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对次要形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二)次要物象的作用《步步高》p197《神木》2.请概括文中所描述的这棵树的特点。(4分)参考答案:①驼背、低矮,生长缓慢,根系浩荡而壮观

6、;②看似平庸卑微,与世无争,却顽强坚韧,生命力旺盛。强化训练题二:p196《父亲和玉米》文章的题目是“父亲和玉米”,在作者的眼中父亲与玉米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回答。(4分)参考答案:①父亲的形象与玉米有不分彼此的和谐;②父亲和玉米一样朴实,平凡,但有价值;③父亲与玉米一样不用言辞,用默默的奉献精神说话;④父亲和玉米一样适应土地和环境。题五:p192《饮一口汨罗江》1.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每种不超过15个字)(4分)参考答案:①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②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③屈原殉国之处。(任选其中两点即可)2.“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参

7、考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题六:p198《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7.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说明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主要作用:①首尾照应,“雨水”既照应了开头雨中游河下镇,又呼应了结尾在“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更显出别样的风致”。②渲染朦胧、迷离的气氛,引发思古幽情。题三:p317/p194《倾听原野》简要分析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