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525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论建筑工程招标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建筑工程招标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建筑招标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采取科学的评标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强化监督执法等具体的对策措施。【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对策分析监督执法评标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工程招标投标,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竞争方式,实质上是订立合同的一个特殊程序。它起源于私有制条件下建筑商品的生产与交换,是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我国的招投标市场发展迅速,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采购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据测算,通过招标节约的建设投资一般在10
2、%~15%,有的地方和行业甚至更高。但同时我国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市场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够,配套的改革措施还不完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违规操纵、互相串通、明招暗定等诸多不规范的运作,给招投标过程带来很大的风险,同时也给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埋下隐患。本文针对我国国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想法,以供探讨。6一建筑工程招标存在的问题1、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意识淡薄进人WTO以来的建筑市场,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加大执法力度要和国际惯例接轨是必然趋势。从法制环境看,虽然我国的招投标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
3、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一些地方法规等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但不配套、不细致、不完善和不严谨也不可否认。这就给投机取巧者造成机会。如《政府采购法》第77条规定了投标人之间串标是受到处罚的情形之一,但却没有明确如何认定串标。再如,《招标投标法》第53条对串通投标行为规定了处罚办法,但人为掌握的空间大,定义也不明确。如处罚对象从规定上分析应是所有参与串通投标的单位,但一般情况下,串通不成都不会受罚,发现串标,则受罚的只是中标者。又如,规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
4、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但何为“情节严重”没有具体规定。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也使建设工程合同的权力得不到法律的完全保障。2招标人存在的问题62.1.在不具备招标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就办理招投标手续,如建设资金没有落实、施工现场拆迁满足不了施工要求等。2.2虚假招标,明招暗定。虚假招标投标是表面上通过招标投标来选择施工单位,而实质上招标人已经通过其他途径暗中指定了施工单位,整个招标投标过程只是一种形式。如招标代理机构依据业主的授意,往往通过量身定做招标条件,提高投标资质等级或设置门槛来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事先内定中标人施工,后补办招投标手续。甚至要求排名第一
5、的局外投标人放弃中标机会,让内定单位中标等等。这种虚假招标行为严重损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使整个招标投标活动流于形式,架空了整个招标投标制度体系,对招标投标市场建设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2.3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的准确性存在不足6工程量清单指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的、按法定的工程量计算方法计算的全部工程的分项工程量明细清单。工程量清单为投标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竞争性投标的基础,从而利于投标人进行商务标的编制及专家进行评审。所以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有些招标人为了赶时间,在没有详细建筑施工图或图纸尚存在不确定性时,就开始招标。此时编制的工程量清单多半是以估算为
6、主,造成清单工程量不准确,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晰,导致投标报价偏离。另一方面,按国际工程惯例,投标人应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确认,但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发生中标单位提出因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漏算或少算,而向业主索赔的事件,从而使业主在投资控制方面面临失控的风险。2.4现场踏勘和答疑中造成投标人间身份的泄密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招标人必须组织进行工程项目的现场踏勘和答疑工作。目前,部分招标人安排集中进行现场踏勘及答疑工作,这种做法虽然带来了组织工作的便利,但“集中”导致的投标人间身份的泄密将严重干扰正常投标人投标策略的制定。同时,又给不法投标人提供了相互串通投
7、标的可乘之机,从而损害了招标单位的利益,并违反了招投标法中关于“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的规定。2.5规避招标,化整为零业主往往以工期短或专业性强为由,通过“化整为零”、“化大为小”等手段人为的将工程肢解,不进行招标。以规避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3投标人存在的问题3.1提供虚假信息由于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某些内容及过程需要保密,6客观上造成了不便于社会监督,减少了投标人因为弄虚作假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另外,即使一个企业因为弄虚作假在一个投标项目上被揭穿,也由于我国的市场清出机制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