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杨朔模式_漫议.pdf

_杨朔模式_漫议.pdf

ID:52441249

大小:450.4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7

_杨朔模式_漫议.pdf_第1页
_杨朔模式_漫议.pdf_第2页
_杨朔模式_漫议.pdf_第3页
_杨朔模式_漫议.pdf_第4页
_杨朔模式_漫议.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_杨朔模式_漫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家作品研究“杨朔模式”漫议李永建今天看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杨朔和他的散文,显然并没有完全成为历史。杨朔曾以抒情散文的写作而引人注目。但是,随着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审美心理的变化,人们渐渐发觉:除了杨朔之外,散文竟然还有而且也应该有别的样式,从而开始对杨朔的独尊地位提出了疑问。前些年,有关杨朔的评论,大多是单纯的肯定和赞美,近年来,虽然某些研究者在一些方面提出了独到的、切中肯綮的质疑,但却鲜有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考察。故而笔者试图从“杨朔模式”的表现形态、社会基础、心理根源及其影响几方面展开论述。一杨朔究竟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给散文带来色彩并与其他作家区别开来的呢?也就是说,杨朔在散文方面所形成

2、的有创造性的套路,即被称为“杨朔模式”的东西的核心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是被以往的评论所关注而又一直没大搞清的问题。“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①诗化散文,这是杨朔对自己散文特点和追求的自述,也是评论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但是,这并非杨朔的专利。他的前辈作家如鲁迅、朱自清、冰心,同时代的如孙犁、菡子“杨朔模式”漫议163等,都程度不同地在散文中追求诗的境界和韵味,且各有特色,只是杨朔在散文诗化上比较执着和一贯,几乎篇篇都饱含诗意。但这仍难足以确定杨朔散文自身的特性。还有人认为追求意境是杨朔的创造,“杨朔的创造性就在于,他把诗的意境有意识地移用到自己的散文中来

3、,在作品中创造出抒情诗所要求的那种美的艺术境界。”②这种看法显然不太能成立,因为我们可以在杨朔之外举出许多有意境的散文,如鲁迅的《好的故事》、《雪》、《秋夜》,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看来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不过我们还是一步步地向杨朔靠近了。评论进一步为我们指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杨朔在创造意境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至此,我们才似乎找到了走进“杨朔模式”迷宫的入口。当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并非始于杨朔。他不是这种方法的创造者,却是一个独特的使用者,或者说这种方法在他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赋予了杨氏的个人性色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人们艺术地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方法,从创造的审美心理而

4、言,它又是人外化自身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有两种基本元素:一是创造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是主观的、个人的、抽象的、复杂的和流动变幻的;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现象、景观、场所等,这是客观的、固定的、单一的、社会化了的。它的原理是将创作者抽象的思想和无形的情感投注到一种特定的外物上去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并固定化。细而分之,它又由两种修辞格组成:一种为比喻,一种为象征。比喻是作者先有某种思想,为了使这种思想形象化和具体化,而寻找与之相应的外物。一般而言,它是主题先行、极富功利的,所表达的思想是单一而且不大介入情感的,如徐迟的《枯蝶》、秦牧的《艺海拾贝》。而象征中的“物”或“景”不是单一的载

5、体,已经化为目的,灌注了作164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第二期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物”、“景”、“情”、“志”混为一体,物我两忘,情景交融。因此象征中的情志是复杂的,不确定的,甚至有些东西作者本人也没有意识到,所以读者可能会有出乎作者意料之外的感触,如王蒙的《雨·船》即属此列。这两种修辞格,后者更容易产生审美效应。但因具体条件各异我们没有必要也无法作出孰优孰劣的判断,我们现在论述的主要是杨朔散文与这两种修辞格的关系。纵观杨朔成熟期的散文,我们发现:(一)他作品中的“景”或“物”,单独看都如诗如画,极富魅力,例如巍峨壮丽的泰山,神妙奇异的海市,争奇斗艳的茶花,沁人心脾的荔枝蜜,汹涌起伏的

6、雪浪花等。杨朔以其细腻敏感的诗心捕捉了大自然的美,并用富有才情的笔墨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绰约多姿、生气盎然的风景画。但是,进一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些充满韵致的物象,在杨朔的笔下都只是作为一种承受自身以外的、预先设定的意念的载体而拥有存在价值的。如泰山日出暗示人民公社的成立,茶花的美丽隐喻祖国的欣欣向荣等。(二)杨朔散文中的“志”,就某一篇作品而言,都是单一而非复杂多元的,同时又是明晰确切而非模糊不定的,如《雪浪花》对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主人公精神的赞美,《荔枝蜜》对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的歌颂。就其后期散文而言,主题又是重复、雷同的,很少有新的变换和突破。(三)杨朔后期散文,几乎每篇都出现“我”

7、。这个“我”不只是一个人称、角度或线索,而就是杨朔本人,也就是说,他把自我的观察、思索、情感融入了作品,使作品增添了个人情调和情感色彩。另外,还有一点不能忽略:杨朔在自己作品中夹杂了大量不带政治色彩的非社会化的感官愉悦和享受的描写。这里有对美味的品尝,如在几内亚吃鲜菠萝(《菠萝园》),在日本吃生鱼片(《樱花雨》),在从化温泉喝荔枝蜜(《荔枝蜜》);有对大自然的欣赏,如登泰山“杨朔模式”漫议1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