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

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

ID:5243106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_第1页
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_第2页
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_第3页
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_第4页
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和稳定性研究探究  摘要:本文就镇胜高速K102+150~+400路堤滑坡,通过工程地质、动态监测等手段进行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供同行借鉴。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堤滑坡;成因;稳定性;分析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K102+150~+400段高路堤位于低中山剥蚀残丘区,地势左高右低,地面横坡在1:5左右,局部陡于1:3,设计标高1214~1221m,纵坡3.4%,路堤右侧坡高20~35m,含反压护道最大高度为39.5m,为典型的斜坡高路堤。地层岩性:覆盖层厚2.5~5m,主要为

2、软~硬塑状粘土,地基容许承载力在157~180KPa施工中发现在反压护道上软~流塑状粘土厚度较大,在4~6.4m之间。随即对主线路堤范围软基采用碎石桩进行了处理,但未对反压护道软土进行处理。在路堤填筑到标高1205m附近时,经观测侧向位移桩,出现超标,以至K102+241~K102+390反压护道位置突然出现较大范围沉陷及侧向滑动,在主裂缝以外也同时出现多道裂缝,明显特征是填筑土体出现向下沉陷及侧向滑动。沉陷错落深度最大达2~3m。6经现场测量,第一次滑坡主滑面长163m,前缘宽40m,后缘宽180m,滑动面埋深4~6m,为牵引式浅表覆盖层滑坡。第一次滑

3、坡后,对该段滑坡采用反压护坡处理,新增反压区域采用碎石桩处理。6个月后。再次发现裂缝,最大裂缝宽度为20cm(边坡位置),路堤边坡的防护和反压护道的护脚及排水沟出现比较明显的开裂和损坏。K102+235.43钢筋混凝土拱涵右半幅部分管节也出现了沉降、倾斜和侧移,最大沉降量为90cm,最大侧移量70cm。经测量,滑坡主滑面长270m,前缘宽80m,后缘宽180m,滑动面埋深6~10m,为中厚层推移式工程滑坡。滑坡范围比第1次有明显增大。二、路堤滑坡的定性和原因分析2.1观测资料分析在路堤出现开裂迹象后,为了确定路堤开裂的原因(由滑坡引起还是由不均匀沉降导致

4、的),分别对K102+230断面、K102+330断面上的14个观测点进行观测。观测点布设于左侧路基边缘、路基中心、右侧路基边缘、一级平台边缘、反压护道边缘、排水沟边缘和排水沟外侧10m处。K102+230观测点布置示意图K102+330路槽沉降曲线图6从两个断面的路槽顶面的沉降管观测数据来看,右侧沉降量明显大于左侧,中线及右线观测点分别在4月5日和5月28日左右发生2次突变,且主滑断面K102+330的沉降在发展比K102+230断面要快,5月17日以后,右侧边坡出现加速滑动趋势。K102+230路槽沉降曲线图边桩观测:K102+330断面越靠近路基,

5、累计变形越大,到6月9日为止,一级平台位移672mm,反压护道为666mm,排水沟为208mm,水沟外10m处为135mm。变形的发展,路堤内部早于路堤的外部,有自内向外推移的倾向。K102+230断面的累计变形量边坡上的各个观测点变形相差不大,整体水平位移在90cm以上,到6月9日为止,一级平台位移923mm,反压护道为978mm,排水沟为947mm,水沟外10m处为968mm。K102+330断面位移边桩变形曲线图从变形和沉降曲线可以看出,路堤开裂主要是由边坡滑动引起,路堤左侧观测点处变形小,曲线平滑,其变形主要是路堤压缩沉降的结果,但在右侧边坡变形

6、加速时也跟着发生突变。伴随垂向沉降,滑坡体发生高达90cm以上的水平位移,另外,路堤100~200m外田野的隆起和清晰的剪出口(山体开裂),都足以说明滑动在发生,目前还没有停止的迹象。所以,我们将该路堤破坏定性为工程滑坡。2.2路堤滑坡原因分析6从观测数据来看,路堤开裂不完全是不均匀沉降的结果,而主要是路堤滑坡造成。滑动面的形态是由滑坡的物质组成决定的,一般在粘性土层中滑动面为圆弧面,而在粗砾土及岩土交界处滑动面近似平面。该段路堤自上而下依次为路堤填土、松散软塑粘土、软~流塑软粘土、产状平缓的炭质页岩、泥岩夹煤层,路堤填土通过压实抗剪指标强度较高,自重压

7、力传递到基底,通过基底软弱面继续向远处推移叠加,当软弱面在滑面中所占长度比例足够大时或碰到较大阻碍时滑坡才会向外剪出或隆起。从滑坡初期的现场探勘的情况看,该工程滑坡前缘、后缘形态清晰,滑坡主轴与路线走向并不垂直,而是成40~50°的夹角。滑动面一般难以穿越强~弱风化基岩,但该处由于基岩为炭质页岩、泥岩夹煤层,岩质软,风化层厚,滑动面穿越较薄的软质岩层并在抗剪强度指标很低的煤夹层中传递下滑推力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随着变形的发展,根据裂缝的指示方向,主滑面在向平行路基的方向移动,主滑面由与主线成40~50°变化到30~40°,且基本与岩层的产状相一致,因此

8、,滑动面应该是由圆弧面和平面组成的一个复合滑动面,滑动面埋藏较深,故在初期反压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