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竖曲线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作用.pdf

浅谈竖曲线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作用.pdf

ID:52426925

大小:1.15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浅谈竖曲线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作用.pdf_第1页
浅谈竖曲线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作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竖曲线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作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竖曲线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作用■袁兴东林炳泉[摘要]本文介绍了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竖曲线以及竖3.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向设计的原则、常用设计方法等,通过实例得出了竖曲线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作用,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采用设计等高线设计,为了便于施工测量放样,用方格网标出各点的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和施工高度。[关键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竖曲线既可解决柔性路面设计问题,同时又可解决刚性路面设计问题。对于大型的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立面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也称立面设计),是通过设计,可采用方格网

2、设计等高线法。设计交叉口范围内各点高程,合理确定相交道路以4.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式及竖曲线设置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共同面的形状,以满足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式取决于相交道路的设计在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设计要纵、横断面。按相交道路纵坡方向的不同划分为如求。下六种基本形式:竖曲线设置在纵断面相邻的两个坡段转折处,(1)凸形交叉口:均由交叉口中心向外倾斜。可以缓和因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冲击并保证视距。规(2)凹形交叉口:四条进口道纵坡均向交叉口图2交叉口等高线图(变坡点处不设置竖曲线)范对于在路段中竖曲线的设置作了最小半径

3、及最小倾斜。长度的要求,而在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竖曲线的设置(3)脊形交叉口:三条进口道向外,一条向交未作要求,下面简单谈谈竖曲线在平面交叉口竖向叉口倾斜。设计中的作用。(4)谷形交叉口:三条进口道向中心,一条向一、交叉口设计原则外倾斜。交叉口竖向设计主要考虑:各相交道路的交通(5)斜坡交叉口:相邻的两条进口道向交叉口量、道路等级、横断面布置、纵坡以及地形情况。倾斜,其他两条向外。交叉口的设计原则一般有如下几点:(6)鞍形交叉口:相对两条进口道向交叉口倾图3交叉口三维视图(变坡点处不设置竖曲线)(1)相交道路的等级不同时,宜保持主要

4、道路斜,其他向外倾斜。其中,三维视图中竖向尺寸未进行放大,从图的纵坡、横坡不变,逐步调整次要道路的断面以与其中,相交道路纵坡均保持不变的斜坡交叉口中可以看出交叉口范围两条相交道路衔接生硬,道主要道路接顺。如果有需要,也可适当调整主要道在交叉口设计范围内无需设置竖曲线,其余形式均路起伏明显。路纵坡,兼顾次要道路的行车舒适性。至少可在其中一条相交道路的边坡点处设置竖曲(2)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在两条道路的变坡(2)相交道路的等级相同时,宜保持两条道路线,鞍形交叉口对竖曲线的设置最为敏感,下面我点处均设置一条半径为600m的竖曲线,设

5、置竖曲的纵坡不变,调整其横坡。一般要调节纵坡相对较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一下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竖曲线后的两条道路在交叉口中心处的高程相等,等高小道路的横坡,逐渐调整其横坡坡度,调至与纵坡线的作用。线图及三维视图如下:较大道路的纵坡相一致。5.设计实例(3)竖向设计一定要考虑交叉口范围内雨水口如图所示:A道路与B道路平面交叉(交角为的布置,交叉口人行横道上游、交叉口低洼处应设90°),A道路的进口道在交叉口处均向交叉口倾斜,置雨水口,不得积水。为保证交叉口排水,至少应纵坡为3%;B道路的进口道在交叉口处均向外倾斜,使一条道路的纵坡坡向

6、离开交叉口一侧。纵坡同样设定为3%。A道路与B道路等级相同,横(4)交叉口进口道纵坡应尽量平缓,纵坡一般断面为一块板形式,具体分幅为:5m人行道+15m不宜大于2.5%,特殊困难的情况下不宜大于3%。山车行道+5m人行道=25m。区城市等特殊情况,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二、常用的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1.方格网法该方法先将交叉口范围内的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作为坐标基准线,按照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画方格网,图4交叉口等高线图(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再分别求出方格网上每个节点的设计标高,同时,根据求得的设计标高绘制出整个交叉口范围内

7、的等高线。该方法一般仅适用于中小型刚性路面交叉口竖向设计。2.设计等高线法该方法首先定义交叉口的路脊线,然后按照一定的精度绘制出标高计算线网,再根据纵断面设计标高计算出路脊线和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最图1交叉口平面示意图后绘制出整个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等高线。该方法(1)变坡点处不设置竖曲线。交叉口范围内等图5交叉口三维视图(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一般适用于中小型柔性路面的交叉口竖向设计。高线图及三维视图如下:(下转第074页)024五、基础设计桩承载力较大,存在大量单桩或两桩承台,造成柱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本工程平面立面均特别不规则,空间关系复杂;底弯矩无法顺利传递。经分析后,通过设置承台拉2010.建筑物处于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建设场地下存在梁来承受柱底弯矩,同时增加了整体基础稳定性,[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3-2010,高层建筑混大量溶洞。这样对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