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

ID:5242086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_第1页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_第2页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_第3页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_第4页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讨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6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普拉克索组和美多巴组,治疗3年以上。用帕金森病(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评价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价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II)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率。结果:普拉克索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美多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美多巴、普拉克索均能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但美多巴优

2、于普拉克索,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拉克索在综合改善PD患者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抑郁)、降低运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美多巴,具有统计学意义。关键词:普拉克索;美多巴;帕金森病;抑郁症;运动并发症;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质量PD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为四大主征[1]。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左旋多巴制剂用实践证明它是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被誉为PD治疗的“金标准”6[2]。但是其治疗3-5年后,约50%一80%的患者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3],这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

3、延缓运动障碍并发症发生、部分改善非运动症状(如PD合并的抑郁症)从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观察2组PD患者用药前后在运动症状、抑郁症状、运动障碍并发症、日常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PD治疗中的疗效。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根据英国脑库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PD)[4],且UPDRSIII在31~56分间,UPDRS6V在1~III间的轻中度PD患者。患者或其照料者能够正确填写家庭日记,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帕金森综合症或帕金森叠加综合症、存在异动症、病史中曾有脑部立体定向手术、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症或药物滥用的患者。我院20

4、07年—2012年收治的60例PD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普拉克索组和美多巴组。其中普拉克索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1—70岁,平均(67.17±1.55)岁,病程(2.02±0.58)年,其中合并抑郁症的有12例。美多巴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2—75岁,平均(65.56±2.12)岁,病程(2.58±0.61)年,其中合并抑郁症的有14例。诊断抑郁症的标准是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普拉克索组患者口服普拉克索片,起始剂量为0.375mg/天,最大剂量

5、为2.0mg/天。美多巴起始剂量为125mg/天,最大剂量1000mg/天。正规治疗时间在4年以上。1.3主要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1)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III评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显效(UPDRSIII评分下降17分以上)、有效(UPDRSIII评分下降7~16分之间)、无效(UPDRSIII评分下降7分以下)。2)用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分下降的程度比较2组中P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3)用2组治疗前后UPDRSII评分的变化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情况。4)比较2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比例。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1.0统计软

6、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普拉克索组治疗后PD合并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平均下降10分,有统计学意义(P  3.4运动障碍并发症包括:1)症状波动:疗效减退或剂末恶化;开-关现象62)异动症:包括剂峰异动症、双向运动症、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1)症状波动是PD进展时黑质纹状体系统的DA能神经元进一步丢失,对DA波动缓冲的能力丧失所致。2)异动症是黑质纹状体系统的DA受体,长期受到“脉冲样”刺激[7],基底核输出的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改变引

7、起的。PD治疗的新理念—连续DA能刺激[8]浮出水面。运动障碍并发症发生与多巴胺能药物(如L-dopa)使用时间长[9]、起病年龄小,病程长明确相关,DA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大大延缓和降低了L-dopa的用量,从而延缓了运动并发症的出现[10]。普拉克索的治疗与运动障碍、症状波动的出现呈负相关[11]。DA受体激动剂因可直接刺激突触后膜DA受体,无需黑质细胞的合成酶系统,半衰期相对较长,对DA受体产生较为稳定的刺激作用,可以选择性激动特定类型DA受体,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