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

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

ID:52419598

大小:1.51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0-04-06

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_第1页
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_第2页
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_第3页
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_第4页
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杂结构分析指南4.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复杂结构分析指南例说PMSAP编写:黄吉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所(第四部分)目录11.考虑梁板共同工作的结构设计12.PMSAP通用支座的应用隔震支座大跨屋顶与底部主体结构的连接支座连廊与两侧主体结构的连接支座11.考虑梁板共同工作的结构设计梁板共同工作设计实际工程中,楼板与梁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传统的设计不考虑这种共同工作状态,设计梁时,不考虑楼板要分担一部分竖向力,而是由梁独立承担竖向力引起的弯矩、剪力和扭矩,偏于保守。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梁板分开设计),本质是一种简化处理手段,在缺乏相应的软件设计工具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在第二个专题“普通楼板和斜板的整体式有限元分析及配筋设计”

2、中,我们已经列举了相当数量的需要考虑梁板共同工作的工程实际情形,那里主要强调了共同工作对楼板设计的影响,实际上,共同工作也会对梁以及柱、墙的设计产生明显的影响。本专题我们将建议一种“考虑梁板共同工作的结构设计方法”,这是一种准确、节省、合理的设计方法,并且可以用PMSAP方便地实行中对中模型顶面对齐模型梁板共同工作设计梁板共同工作设计模型1:刚性楼板假定(中对中):最常用的计算模型模型2:弹性板6(中对中):通常的弹性板6模型模型3:弹性膜(中对中):通常的弹性膜模型模型4:刚性楼板假定(顶面对齐)模型5:弹性板6(顶面对齐):最为真实的弹性板6模型模型6:弹性膜(顶面对齐):最真实

3、的弹性膜模型梁板共同工作设计模型7:刚性楼板假定(中对中,次梁端部设铰):为解决超限的常用模型模型1恒载弯矩图模型1弯矩包络图模型1配筋图模型2恒载弯矩图模型2弯矩包络图模型2配筋图模型3恒载弯矩模型3弯矩包络模型3配筋图模型4恒载弯矩模型4弯矩包络模型4配筋图模型5恒载弯矩模型5弯矩包络模型5配筋图模型6恒载弯矩模型6弯矩包络模型6配筋图模型7恒载弯矩模型7弯矩包络模型7配筋图中部主梁内圈次梁外圈次梁边缘主梁1刚性-21591.0011221.00-13171.00-5101.002721.00-2301.00-5081.002691.00-2551.00-11101.005701

4、.00-6621.002弹六-21781.0111461.02-12800.97-4930.972680.98-2040.88-4910.962630.97-2290.90-11311.025931.04-6310.953弹膜-21871.0111551.03-12830.97-5161.012791.03-2200.96-5151.012751.02-2480.97-11161.015941.04-6310.954刚性D5-9820.453430.31-6770.51-2530.501060.39-1210.53-2540.51060.39-1310.51-4810.431740.

5、31-3290.505弹六D5-14330.666260.56-10380.79-3240.641380.51-1370.60-3300.651370.51-1510.59-7600.683580.63-5580.846弹膜D5-14380.676270.56-10400.79-3340.651410.52-1440.63-3410.671410.52-1580.62-7620.693580.63-5580.847刚性铰接-19950.9210500.94-13451.020.000.006222.280.000.000.000.005972.220.000.00-11711.056

6、151.08-7781.18各种计算模型的恒载弯矩比较角部主梁扭矩角部主梁相对扭矩1刚性2741.002弹六2871.053弹膜2931.074刚性D51140.425弹六D51750.646弹膜D51780.657刚性铰接160.06真实的扭矩折减系数各种计算模型的恒载扭矩比较1.常用的中对中刚性楼板计算模型算出的梁弯矩,通常要比真实的弯矩值大出60%左右(10cm混凝土楼板)2.常用的中对中弹性楼板六或弹性膜计算模型算出的梁弯矩,与中对中刚性楼板计算模型很接近,弹性板六的配筋只是略小。弹性楼板六和弹性膜的结果很接近,说明10cm左右的楼板,面外刚度很小,可忽略。3.顶面对齐的模型

7、,弹性楼板六和弹性膜的结果也很接近,计算出的梁弯矩和扭矩比设计中常用的中对中模型要小40%左右,这种计算方式最准确。4.顶面对齐的模型,不能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如果采用,计算弯矩和扭矩比真实解要小50%左右5.砼次梁设铰的做法,导致内力重分配明显,实际不能做到理想铰接;即便构造上近似做到,也还存在开裂问题。6.当次梁难以设计时:不建议通过硬性地设置铰接来解决;建议采用顶面对齐的弹性板6或弹性膜模型。该模型计算最准确,且弯矩值比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的结果小很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