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

ID:52413777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及改进例谈一、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案例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字一一“美”。(老师教字的读音)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然后写一个“王”,最后写了一个“八”(把“八”翻成了“、/”)。想记住这个字只要记住“大王八翻跟头”就行了。多么有趣啊![案例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最好看的字一一“美”。(老师先教字的读音)我们怎样才能记住这个漂亮的字呢?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楷书“美”字,然后带领孩子念歌谣:"'王'家'大'姐真可爱,'两朵鲜花'头上戴。”老师边念边把“王”和“大”描粗,并将上面的两点用红粉笔画成了花。孩子们美美地看着“美”字

2、,高兴地笑了。同样是认识同一个字,同样是用歌谣加强识记效果,[案例1]识字歌谣看似简洁,仅仅6个字,但呈现给学生的并非“美”的印象,至多是一幅滑稽好笑的场景,与“美”毫无关联。[案例2]的识字歌谣虽然多了一句话,但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字形与字义浑然天成,呼之欲出,在记忆“美”的同时,体验美、感受美。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这样的教学习惯会引导我们走向良性发展,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愉悦、享受收获。二、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案例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山谷中的谜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索,看看山谷中隐藏着怎样的谜底?听了十多节课,其“教学过程”基本是这样的:(一)复习

3、旧知,导入新课;(二)研读课文,揭示谜底;(三)深入探究,抓住关键;(四)总结课文,拓展练习。第二课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把“教学重难点”设定为:“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和人生道理”,对于这一点,我实在不敢苟同。教师们都沉浸在《特级教师教案》或《教师参考用书》之中,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还要就松树树枝的弹性,用塑料尺在课堂上做反复的演示,最终只好通过学生翻来覆去地读"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来机械地呈现“读中感悟”。试想,六年级的学生还需要再演示弹性吗?有短小精悍的故事作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退让

4、”不是屈服,而是一种生存智慧。[案例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散文的作者叫刘燕敏,距离我们不远,就在徐州,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老师非常喜欢她的散文风格,查阅资料归纳了她的作品特点:简洁的语言,精炼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下面我们认真读《山谷中的谜底》,以本文为例,来讨论刘老师作品的这一鲜明风格。通过精读,同学们很快找出了论据:简洁的语言一一描述浅显易懂,没有艰涩或华丽的词语;精炼的故事一一非凡的故事,奇异的经历;深刻的哲理一一以事明理,悟出智慧。拓展延伸时,我推荐阅读了刘燕敏写的另一篇散文《埋藏了两千年的真理》,让同学们课外再比较思考,加深对刘燕敏哲理散文的印象。

5、上完这一课,无论是阅读的形式、阅读的容量都有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大的改观,学习了探索发现,学习了归纳总结,也学习了新的表达形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深入研读文本的收获,更是冷静反思的结果。反思之后改进,改进才能提高。如果我们目不斜视,看到的便是同样的风景,而不停地转换视角,才能开阔眼界,领略更远处的风光。三、在提高中巩固,在巩固中创新[案例5]情境一:一位同学演示:蹦跳着走进教室,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描写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情境二:教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其他学生听清楚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模仿习作:1•明确习作要求。2.课堂

6、小品表演。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情境。5•投影演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7•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案例6]1.出示对话片段:小猴子:妈妈,我想吃桃子。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小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2.学生读上面这段话。学生上台读,选拔演员,进行表演。3.让学生将刚才表演的过程写下来:第一,要分段;第二,要注意提示语的变化。纵观这两个习作教学片段,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三

7、年级小学生而言,[案例5]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指导值得肯定,但与[案例6]稍作比较,我们马上就能分辨出教学设计的髙下。前者是一种巩固式的练习,而后者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前者是刻板的、封闭的由说到写,而后者是自由的、开放的情境描述;前者注重的是规范,后者拓展的是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在提高中巩固,但更需要在巩固中创新。不管是识字、阅读还是习作教学,创新课型、创新设计、创新形式都是优效课堂最直接的手段。(作者单位:安徽省全椒县教育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