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

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

ID:52407267

大小:1.74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4-05

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_第1页
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_第2页
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_第3页
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_第4页
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健康养生讲座身心和谐健康一生北京中医药大学pptdesign.blogbus.com谷晓红教授简介谷晓红,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主席。1979年就读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学教学、科研、临床二十七年,擅长内科、老年病、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保健。曾参加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主持多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卫生部的科研课题,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副主编,曾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曾多次应邀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弘扬中医文化。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参加国务院召开的中医药抗击非典会议,大力倡导运用中医治疗传染性疾病,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得到了医界人士的认同。近年来作为中医药工作者努力传播中医健康文化,为社会各界举办多项讲座,受到广泛好评。健康理念与时俱进人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身心和谐

3、与和谐社会健康与医疗是民生从身心健康教育抓起健康教育的三要素:理论、认知、方法误区之一在人们物质生活明显改善的同时,中国悄然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养生热。商家马上从养生热的需求中把准了民意的脉搏。研制生产大量与养生保健有关的商品,这种商品花样繁多。大力炮制与健康养生有关的出版物出版.据有关统计,仅养生书一项,近年全国出版已高达1万种左右,编书者是谁呢?国民从这些书中受益了吗?得到真正的健康了吗?误区之二多种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养生打发 如同炒冷饭,没有任何新意.打着“名医”旗号、推销

4、养生“圣经”;是关注国民健康还是追求个人名利.养生“妙法”丰富多彩,但“文明病”的发病率不降反升.人们被似是而非的养生“妙法”忽悠了。国民在众说纷纭的养生大法面前,无所适从.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健康是社会的第一资源,健康是国民的第一素质。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是竞争力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人则是以健康为本。健康本质是什么?什么是健康健-体壮曰健康-心怡曰康Who1948年定义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完整良好的状态健康的十项标准:精力、态度、睡眠、应变能力、抵抗力、体重、视力、牙齿、头发、肌肉健康人的生

5、理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从容(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洪亮(11)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13)情绪稳定(14)记忆良好精充、气足、神爽WHO组成健康四要素父母遗传15%社会自然环境17%个人生活方式60%医疗条件8%世界卫生组织、医学专家警言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如果措施得当,有一半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21世纪健康的头号杀手“生活方式病”现代人缺乏的不是营养,而是均衡现代人需要的不是补品,而是运动吃出来、

6、喝出来、做出来西方白领:透支金钱,储蓄健康。中国白领:透支健康,储蓄金钱。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用钱买命。“财富富翁”“健康负翁”中国亚健康7亿人。60%~70%,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机关干部70%以上。“黄灯”——“黄牌警告”对财富的贪婪远远超过对健康的需求度;管理决策中非理性思维,健康管理的不理性漠视我国前四位死亡原因第一位.第二位第四位车祸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第三位.测试假设你患有一种疾病,这种疾病5年内可能死亡的几率十万分之一,现有一种药可治愈该疾病,问你肯花多少钱购买这种药?你最多肯出多少

7、钱?假设你现在就面临死亡,如果可以挽救生命的话,你最多肯付出多少钱?四种人健商分类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储蓄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什么是养生“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生”:生命、生存、生长人需要从零岁养生(文化性、科学性、实践性)中医养生的优势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养生、辨证养生、综合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谐适度——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英国学者李约瑟适应范围广泛——终身养生、男女老少流布于儒释道医等诸子百家文

8、库中。不仅与医疗有关,还与家庭、伦理、教育等社会学广泛联系涉及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人体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实用性学科。中医学“病”的认识三种状态:“未病”“欲病”“已病”(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上医:维护健康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