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

ID:5238790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6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_第1页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_第2页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_第3页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_第4页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源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研究  摘要介绍新源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其流行因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当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流行因素;防治措施;新疆新源中图分类号S43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6-0140-02新源县耕地总面积6万hm2,地处逆温带特殊的地理环境,春长夏短,冬暖夏凉,降水多,光照充足,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7.8~8.5℃,无霜期140~180d,平均降水量260~880mm,平均降雪日数40d,适宜大

2、力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有利于小麦生产。近几年,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下,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2年新源县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到2.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7%,小麦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但每年因各种病虫害侵染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在21009t以上,已严重制约了该县小麦生产,对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是小麦赤霉病,此病具有突发性、间歇性流行特点,一旦在田间发生和流行,就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迫切要求在该县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治方法,提升对病害防控的整体水平,促使新源县小麦健康稳定发展,以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3、的目的。笔者现将新源县近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流行因素进行分析,对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1发生特点1.1病害流行速度快,危害程度重根据2011冬麦田调查数据,6月5日冬小麦灌浆期对全县小麦种植区进行赤霉病调查,主要发生区域仅在新源县靠北山的2个乡镇,发生面积300hm2,平均病田率24%,病穗率10%,病情指数8.5;6月12日再次进行田间调查,病害已扩散到该县中西部4个乡镇,发生面积1800hm2,比7d前增加了1500hm2;病田率35%,是7d前的1.5倍;病穗率35%,是7d前的3.5倍;病情指数18

4、,是7d前的2.1倍。后期通过田间测产调查,小麦赤霉病造成冬小麦减产18%左右,危害严重麦田减产50%。根据2012春麦田调查数据,6月23日春小麦灌浆期进行赤霉病调查,新源县8700hm2春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为1400hm2,平均病田率10%,病穗率18%,病情指数15.3;7月10日再次进行调查,发病面积增加到2300hm2,较7d前增加900hm2;病田率增加到37%,是7d前的3.7倍;病穗率55%,是7d前的3.1倍;病情指数26,是79d前的1.4倍。后期通过田间测产调查,小麦赤霉病造成春小麦减产2

5、0%左右,危害严重麦田减产80%。1.2前茬作物不同,病害发生危害程度差异明显据近2年田间调查表明,玉米茬口发病最重,其次是马铃薯茬口,亚麻茬口发病较轻。玉米是一个重要的中间寄主,玉米侵染后症状虽不明显,但带病的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可以成为麦穗的侵染源。具体实况数据,前茬是玉米的麦田,感病穗率34%,病粒率27%;前茬为马铃薯的麦田,感病穗率29%,病粒率24.3%;前茬为小麦的麦田,感病穗率11%,病粒率13%;前茬为亚麻的麦田,感病穗率7%,病粒率为3.4%。1.3土壤肥力和氮素肥料比例高,种植密度大,发病重据新

6、源县2012年春麦区赤霉病发生实况田间调查数据分析,感病穗率80%以上,病情指数32.5的麦田,都是土壤肥力较高(根据该县测土化验数据的地块),播种量630kg/hm2,保苗株数900万株/hm2,4月1日播种时,带种肥二铵450kg/hm2+复合肥150kg/hm2+尿素75kg/hm2,5月下旬追施尿素225kg/hm2。感病穗率18%~30%,病情指数4.0~12.6的麦田,土壤肥力一般,播量480kg/hm2,保苗株数660万株/hm2,4月1日播种时,带种肥二铵300kg/hm2+复合肥759kg/hm

7、2,没有进行田间追肥。从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施肥量越大,特别是追施的尿素多、密度大的麦田,赤霉病发生危害程度重于土壤贫瘠或施肥较少的麦田。1.4选择药剂及防治时期不当,发病较重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对比,处理1:在小麦播种前选用50%多菌灵进行药剂拌种(按种子量3%拌种),小麦始花期(10%扬花)即6月5日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0g/hm2,用雾化效果好、压力大的手动喷雾器对水225kg/hm2弥雾防治小麦赤霉病;处理2:选用苯醚甲环唑按种子量3%进行药剂拌种,在小麦扬花末期即6月25日选用70%

8、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50g/hm2(选用喷药器械和稀释浓度与处理1相同)防治小麦赤霉病。结果表明:处理1病穗率19%,病情指数7.8;处理2病穗率55%,病情指数23.5。由此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应选择正确的药剂及剂型,胶悬剂效果好于可湿性粉剂,最佳喷药时期始花期好于扬花期。2流行因素2.1小麦抽穗扬花期降水量及降水次数是赤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小麦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