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51767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分析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析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欢迎来到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分析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传染病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人类行为活动、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驱使或推动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WeissR的研究指出,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野生动物的传染病、土地使用方式、旅游等均与人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很大的关系。近期《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伦敦动物学会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分析194
2、0年到2004年间发生的335件突发传染病事件,证实了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与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和社会生态学因素有关,而且提供了确认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基础。2003年SARS的发生可能起源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从其自然宿主果子狸或蝙蝠侵入到人体,其过程是通过人类捕食果子狸还是因为接触,目前尚没有科学依据证实。但是,SARS短期内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大规模传播和流行则得力于现代化的快速交通工具和人类越来越频繁的旅游等活动。现代化的快速交通工具比如飞机可以使人在短短的几个、十几个小时内跨越省界、国界乃至州界,同时病原体也随之快速传播,而在
3、几十年前只有火车等缓慢交通工具的时代,传染病的传播就不会这么迅速。传染病种类繁多,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有的传染病被消灭了,又有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就每种传染病而言,其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通常是某些因素共同或顺序作用的结果。但大多数传染病都可按传播途径归类为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所以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有一定的范围和框架可循的。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文献多为综述或科普性质,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仅见于国外,国内则较为少见。为了
4、减少传染病对中国居民健康带来的损害,我们有必要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了解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做好应对相关传染病流行的公共卫生准备。以下为为您编辑的现阶段传染病的研究现状,敬请关注!!然而,近年来传染病流行出现了新的形势,主要表现为新传染病不断出现,旧传染病死灰复燃。一方面,一些已经控制得很好的传染病如结核病、疟疾等死灰复燃,重新对人类构成威胁。中国在1949年以后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据第四次中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中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开始回升,全
5、国有1/3的人口己经感染了结核菌,感染人数超过4亿。研究显示,受结核菌感染人群中有约10%的人将发展成结核病,如果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未来10年内中国可能将有3000万人发展成结核病。另一方面,新的病原体和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并且有些已经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新传染病,是相对于以往人们所认识的旧传染病而言,指近二三十年来人们新认识到的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例如2003年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暴发的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ARS,在我国又称非典)和在英国发生的疯牛病。1985年4月,英国发现首例疯牛病。20多年
6、来,该病迅速蔓延,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国等。2001年9月,日本确认了亚洲首例疯牛病,接着美国也发现了疯牛病,全球曾一度陷入疯牛病带来的恐慌之中。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人死于此病。医学界至今尚未找到此病的病因。该病无药可治,病死率几乎为100%。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年度报告指出,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中国,传染病虽然已不是引起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但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1985年北京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例。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
7、nInununodefieieneyvirus,HIV)感染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UnitedNationsProgammeonHIV/AIDs,UNAIDs)中国专题组和中国卫生部联合发布的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底,中国有大约70万人为HanRL.PublichealthsurveillanceintheUnitedStates.EpidemiologicRevieik.Surveillanceformunicablediseases.EylenboschHal
8、perin,EdwardLB.PublicHealthSurveillance.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92:2-12.[6].王希江,曾光.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地方病通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