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pdf

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pdf

ID:52343255

大小:243.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pdf_第1页
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pdf_第2页
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验交流·机械研究与应用·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耿健(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辽宁大连116023)摘要:中间罐车在使用时发现经常会出现升降过程中升降架卡阻的情况,造成工作中断,通过对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的改进,优化了结构,改善了导向装置的可靠性,降低了整车重量,使用更可靠,结构更合理。关键词:中间罐车;导向装置;升降架中图分类号:TH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414(2012)01—0125—02ImprovingtheliftguidedeviceofmiddletankcarGengJian(Dalianlightin

2、dustryschool,DalianLiaoning116023,China)Abstract:Thedificultyofthellftrackhobbleisalwaysproducingwhenmiddletankcaroperatingandtheworkcannotgoonsmoothly.ThrouShimprovingthetheliftguidedeviceandoptimizingthestructureofmiddletankcal",thereliabilityoftheguidedeviceisimproveda

3、ndtheweightoftheearisreduced,thentheoperatingismoresafeandthestrutterismorereasonable.Keywords:middletankcar;guidedevice;liftrack1引言压缸和导向装置两部分。先分析液压缸的受力情况,中间罐车是承载、运送中间罐的专用车辆。铸机液压缸活塞杆所受的力轴向力,一般情况不能让液压设置2台中间罐车,分布在钢包回转台的左右两侧。缸活塞杆受径向力。如果液压缸活塞杆在运动中卡每台中间罐车能独立完成中间罐在预热位置及浇注住,则液压缸

4、活塞杆就可能在运动中受到了径向力的位置的运输,同时可在浇注位置实现中间罐的升降、作用。下面看一下液压缸活塞杆是否会在4个液压对中、罐内钢水的称量、长水口的装卸等各项功能。缸工作不同步的情况下受到径向力的作用。由图2中间罐车升降装置用于将中间罐浸入式水口插可以看到液压缸活塞杆和升降梁之间有一个橡胶减人结晶器进行作业,浇注完毕后提起浸入式水口,中震垫,2者间无刚性连接。间罐从浇注位置运走。中间罐采用液压升降,由设置、、在中间罐车两侧的液压缸驱动升降梁实现。升降液j\j,r1卿)压缸采用位移传感器数字同步控制,实现同步升降,I‘‘’{I7。’『

5、由接近开关和行程开关控制升降行程。这种中间罐车,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升降过程升降架卡阻的情况,造成工作中断。针对这一问题,笔『南i=l。l产者参于的改进小组从升降液压缸受力和导向装置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图l原导向装置布置图2升降液压缸受力分析升降架的升降是由液压缸来实现的。液压系统4个液压缸工作不同采用定量泵为4个液压缸提供动力,由液压缸内的传步的情况下液压缸所受的感器来实现位移信号的反馈。但这种系统无法保证径向力是由活塞杆上重力4个液压缸完全同步。当4个液压缸工作不同步超偏载产生的。过一定值时升降架就会出现卡阻。对出现卡阻

6、的原作用在液压缸a点的因,笔者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大力:中间罐车的升降部分主要有升降架、升降液压f=M+L(1)缸、导向装置、走行车架等几个相关部分组成(如图式中:,为作用在a点的力;图2液压缸受力图1)。这些装置中能影响升降架运动的主要有升降液为偏载产生的扭矩;L为收稿日期:2011—12—10作者简介:耿健(1963-),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专业教学方面的工作。·l25·经验交流·机械研究与应用·活塞杆伸出时偏载力作用点到a点的长度。c、D点接触的瞬时,设D点运动速度为0。A点L。=550+350=900,Li=350

7、油缸上升快,B点油缸上升慢,则A点向上运动,B点M=P1×f1(2)向下运动。对D点取矩,写出平衡方程:式中:P。为偏载力,P1=100/3=33(t)=323400(N)1395P1一(一605P2)-200S1=0(按最差条件时3点支撑计算);z为偏载力矩长度,Sl=(1395Pl+605P2)/200Zl=120。式中:P2:(605/1395)P1;S1=[1395P1+605×(605/根据式(1)、(2)可知:l395)P]/200=1657P/200=8.2P1;S1力产生的摩=÷三=P1xl1÷i=323400x120+3

8、50擦阻力/’为:f=S,其中摩擦因数=0.15。=110880(N)/‘=0.15×8.2Pl=1.23P1,得出:i=÷=Plxl1÷=323400x120+900/’>P1=产生的摩擦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