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

ID:52342469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_第1页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_第2页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_第3页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_第4页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论文摘要: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许多的负面效应和不良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应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能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原因,进行有效地疏导,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中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发生冲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备强烈的抵触情绪。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学生自身、家庭、社

2、会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应及时地、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而采取有效地疏导策略,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l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1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一般这样认为,机械地无时间间隔的反复某种刺激容易导致逆反现象;同样的刺激物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也容易引起逆反现象。比如说某位家长总是在自己孩子面前反复唠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指责孩子的各种不良习惯,从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日

3、益下降,不良习惯越来越多;而老师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和缘由。就主观臆断、严厉地批评学生,给学生“贴标签”。小题大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以上两种现象都是中学生故意表现的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举止。    1.2自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因而,我们可以把这种放弃对于荣誉的争取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作为是一种“自主逆反”现象。就像中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和参与集体活动上缺乏主动性、

4、积极性,自暴自弃,不屑一顾,这些都是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挑战,逃避责任,避免失败和挫折,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1.3情境逆反心理    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符合时,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但是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象也会予以抵制。比如有些老师占用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和自习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有些老师经常延迟下课时间,在这些情况下,中学生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故意不听讲,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拈包等以示不满。    1.4信度逆反心理

5、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理。如教师和家长为了鼓励中学生好好学习,或者做一些他们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经常答应给予各种奖励,但是最终常常以各种理由去推脱,经常兑现不了,此后中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各种言行表示怀疑和否认,嗤之以鼻,甚至故意作对。    1.5禁止逆反心理    禁止逆反心理是指由于这种禁止不仅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诱致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禁止”上。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而去禁止中学生去做一些事可能诱发禁止逆反。中学生由于不相信种种禁止有充分理由,便

6、会对它的正确性发生怀疑,从而产生犯禁的意向。比如父母和老师强烈禁止中学生谈恋爱,而不充分说明禁止理由,反而使中学生早恋现象增多;学校禁止中学生奇装异服,但是没有充分的理由,学生反而变本加厉地“武装”自己,明目张胆与校规作对。    1.6平衡逆反心理    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初中生的态度与认知失衡而造成逆反的一种心理。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中学生一致,但他们却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并不一致,从而维护心理平衡,这就是由平衡心理造成的逆反。例如,老师在选班级干部时,原来大多数学生也认为

7、这些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师生情绪较对立,他们就会持相反态度,以抵制教师,教师所引导的人选成为逆反心理的牺牲品。    1.7评定逆反心理    评定逆反心理是指教师或家长对学生不恰当的评价而引起的逆反心理。过分地表扬会使学生认为言过其实,别有用心;过分地批评会使学生认为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有许多老师总是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过分批评那些不中意的学生,这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而且班内的其他同学会打抱不平,产生逆反心理。  除了上诉集中逆反心理的表现中学生的性格等因素也可引起逆反心理。1.8自负型逆

8、反心理这类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处处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上学后也是一帆风顺,成绩突出,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因此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是最好的,养成了自负和任性的毛病,听不得劝告和批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逆反心理。1.9自卑型逆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