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

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

ID:52318771

大小:392.3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6

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782-2016 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1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782—2016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Rulesforthe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PeanutDiplodiaCollarRot文稿版次选择2016-12-30发布2017-0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782—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倪皖莉、姜涛、朱晓

2、峰、汪清、赵西拥、王嵩、季发龙、任昌伟。IDB34/T2782—2016花生茎腐病测报调查及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花生茎腐病的田间病情普查、系统调查、防治等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花生茎腐病的田间测报调查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病株率diseaseincidence指发病株数

3、占调查植株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3.2病情指数diseaseindex指群体水平上病害发生的程度,是全面考虑植株群体病害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3.3分级标准ruleofdiseaserating花生茎腐病0级:枝叶生长旺盛,无萎蔫症状;1级:萎蔫枝叶不到整株的25%,茎部出现水浸状小病斑;2级:植株上26%~50%的叶片萎蔫,茎部形成黄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3级:植株上51%~75%的叶片萎蔫,茎部出现深褐色坏死斑;4级:整株枯死,茎部组织黑色、腐烂,病部出现子实体。4病情普查4.1调查时间1DB34/T2782—2016在花生苗期

4、、开花下针期各进行一次。4.2调查地块根据常年发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地块,各类型田的调查地块比例宜按当地类型田面积比例确定。2一般调查地块合计不少于10块地,每块地面积大于334m。4.3调查方法2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进行调查,若被调查田茎腐病零星发生,每点调查5m;若全田普遍发2病,每样点调查2m。调查每样点总株数、病株数、病株发病级别,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并将调查结果填入表A.1,见附录A。茎腐病症识别参见附录B。(Xi*Ii)Y100N*I.................................(1)式中:Y——病情指

5、数Xi——各级别病株数(i=1、2、3、4);Ii——对应的发病级别;N——调查总株数;I——病情最高级别(I=4)。5系统调查5.1调查时间花生出苗期至下针结荚期。5.2调查地块花生播种前,选择历年常发病地块或易感主栽品种观察,待花生出苗后,选择代表性地块两块作为调查地块。5.3调查方法2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每块田固定10个样点,每点定1.2m,其中至少有1个样点已有病株。每10天调查1次。初见病株后,每5天查1次。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各株发病级别,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将结果填入表C.2,见附录C。6病害测报6.1发生期预报应根据系统测报调查

6、数据、当地天气情况、种植品种的感病程度,结合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参见附录B),进行病情发生趋势预测。2DB34/T2782—2016在中心病株出现后,应根据天气实况和未来一旬天气预报,确定大面积防治适期。6.2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预报应根据当地田间系统调查病情动态、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比例、气候条件适宜程度等做出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的预报。6.3防治适期田间只要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且未来一旬天气预报有连阴雨等适宜茎腐病蔓延的气候条件,或大田普查平均病株率达5%时,应及时采取全田防治措施。7防治技术7.1农业防治7.1.1合理轮作病田宜与禾

7、谷类作物及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轻病田轮作1~2年,重病田轮作2~3年,如小麦、高梁、玉米等,不宜与棉花、甘薯及豆类等作物轮作。7.1.2选用抗病品种在茎腐病常发地块宜选择中抗、高抗茎腐病的花生品种,如皖花4号、中花6号等。7.1.3播前种子处理播前应进行选种、晒种,剔除瘪小、发霉及受伤的荚果,选择健康荚果做种。花生荚果剥壳前,选晴好天气将荚果晒1d~2d。7.1.4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宜选用花生专用肥、硫酸钾型复合肥、配施腐熟的有机肥料;可追施钙肥,并适时排灌。花生生长季节发现病株,应及时清理病残体,并将病残体带出花生田。7.1.5种子留种及贮藏选无

8、病或发病轻的田块作为留种地。适时收获,并在霜冻前完成,避免种子受冻、受潮湿、防止发霉。收获后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