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96404
大小:15.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案例 项目7 京都文化旅游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一津门小吃“三绝”外地到天津的客人,都要品尝一下天津小吃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天津人更以这些食品为美食招待客人,馈赠亲友。1.天津“狗不理”包子。包子的名字还有一段来历。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小名叫“狗不理”的13岁男孩,到天津一家馒头、蒸饼铺当学徒。出师后,也开了个“聚德号”包子铺。他在经营中选料严格,肥瘦搭配,而且四季搭配不同,配料用秤定量,再进行精心制作,八道工序环环相扣。蒸出的包子精致美观,鲜香可口,肥而不腻。当时漕运繁忙,南来北往的船工、车夫,见这
2、包子吃着方便,饭菜合一,经济实惠,便都来买。人们都叫它“狗不理”包子,人名便代替了店名“聚德号”。包子从此得名。由于包子味道极好,人们越吃越爱吃,“狗不理”包子便渐渐成为名小吃。现在“狗不理”包子早已名闻中外。天津“狗不理”包子在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开设了分店,并在国外如日本东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有店面。游客来到天津,定要尝一尝这狗不理包子。2.“耳朵眼”炸糕。天津“耳朵眼”炸糕创始于清光绪年间。第一代掌柜刘万春在热闹的天津北门外大街狭长的“耳朵眼”胡同旁,开了一家“刘记”炸糕店。
3、水磨黄米发酵面团做炸糕皮,煮红小豆加红糖做馅,用生芝麻香油文火炸透捞出来,炸糕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里糯粘,豆馅黑细香甜,别具风味,在津门独树一帜,被人们风趣地呼为“耳朵眼”炸糕。这炸糕不仅好吃,还有天津的民俗心理象征意义。每年过节,人们借“糕”字的谐音,取步步登高之意,争相购买,因此日销数百斤。现在,“耳朵眼”炸糕店扩大,不少外宾也来店吃炸糕,有的还买几袋带回国去全家品尝。3.“十八街”桂发祥什锦夹馅麻花。天津“十八街”桂发祥什锦夹馅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俩,1956年开设了“桂发祥
4、”麻花店。桂发祥麻花选料和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用热油和面,撒上桂花、闽姜、白糖、青梅、核桃仁、青红丝等,制成酥馅面,搓成酥馅条;用糖汁和面后,搓成白条;把一部分白条蘸上芝麻,便成麻条。再把酥馅条、白条、麻条台股拧,对折再拧,然后用花生油文火炸透,成金黄色出锅,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和瓜条等,这才成为“十八街”什锦夹馅麻花。这种麻花不仅酥脆香甜,而且能存放几个月也不绵软。国内外来津客人,定要购买个几大袋。案例二十三陵名字的由来有人要问,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
5、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6、。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案例三四大线路悠游骑行京城老胡同北京的胡同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胡同游成为北京一道风景线。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北京胡同游览线路。●路线一:钟鼓楼—烟袋斜街—什刹海胡同●路线二:西交民巷—大栅栏—珠市口—琉璃厂●路线三:菊儿胡同—南锣鼓巷●路线四:东华门—南池子—普度寺—皇城根大街—灯市口—富强胡同—东厂胡同—隆福寺—东四—内务部街—禄米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