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

ID:5228517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_第1页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_第2页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_第3页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  摘要:随着多层建筑造型和功能的多样化,早期的砖混结构和小型切块结构已经被框架结构所取代,建筑体的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决定建筑预设和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提高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水平,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反复论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多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探讨和研究,以期在设计层面为多层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多层建筑一般指8层以下的、不具备电梯设备的商业用房或住宅。为了提高建筑

2、体的稳定性、整体性和抗外力性能,目前的多层建筑以框架结构为主,这就使得建筑主体框架结构设计在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多层建筑造型和功能多样化的背景下,必须对多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探讨和研究,才能得出对应的有效解决措施。1、地基基础设计4地基基础是多层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稳定的地基支撑,建筑体的安全与质量才有保障。从目前的情况看,多层建筑的地基基础一般都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这就要求设计者严格遵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选择地基维持力层时,必须根据地勘察报告,掌握建筑体地基的地质特征,综合考虑地

3、基土层物理力学特征、地下水的影响、建筑物的构成要素、地基荷载性质与强度,结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变形验算、地基稳定性验算和基础截面设计验算,确定基础底面大小。对于地基工程设计应用较为广泛的复合地基,无论是柔性基础还是刚性基础都必须设置褥垫层,并通过增设基础圈梁和基础连系梁等措施使基础形心和长期荷载重心重合,实现基础整体性。2、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多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由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组成。为了方便应力计算,通常将空间结构体系简化为横向和纵向平面框架体系,只取出某一榀框架作为独立计算单元(如右图),图b中以阴影部分表示该单元承受的荷载。在计算简图

4、中,框架节点和柱子下端的基础顶面均按刚接考虑。梁柱以截面几何轴线来确定,如果上下柱截面尺寸相同,柱轴线取截面形心位置如果上下柱截面尺寸不同,则柱轴线取上层柱形心线。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模型可作如下修正:4(1)当横梁为斜梁时,如果其坡度≤1/8,可简化为水平直杆。(2)不等跨框架,如果各跨跨差≤10%,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跨度取平均值。3、框架梁配筋设计框架建筑主体的承载结构由主次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为保证建筑整体的构造强度,在框架主次梁的相交处应注意增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问题。对于梁端纵向受拉

5、钢筋的配筋率、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艰巨和最小直径等腰严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执行。在实际运用中,应该通过计算梁端剪力及柱轴力结合规范要求确定合适的参数。(1)梁端剪力:。(为梁上均布荷载引起的剪力,为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2)柱轴力:。(为梁端剪力,为节点集中力及柱自重)。4、短柱设计所谓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短柱就是柱净高与柱截面剪跨比小于2的柱。在遭遇较强地震时,短柱往往会由于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不足发生脆性破裂,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破坏。因此,短柱要采用对称配筋,纵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设计中要注意调整

6、其剪力,提高其抗剪承载力和抵御形变能力。短柱剪力设计计算:4(1)短柱剪力:。(为柱净高;分别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2)柱的抗剪承载能力:。(λ为框架的计算剪跨比,。N为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βc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梁、柱、板形成的基本单元的应力组合。由于设计中涉及各种力学原理,所遇到的问题当然不会只有上述几种。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科学处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选择出合理的结构体

7、系,从而提高结构的设计质量。参考文献:[1]郭新伟浅谈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年第19期[2]薛永军关于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探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1期[3]李世永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探讨《科技传播》2012年第24期项目编号:城科字2011第67号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