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83450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谈谈课堂教学是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课堂教学时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対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屮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我在讲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就引用了杜甫的《绝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扫清识
2、字障碍后,首先抛岀这样一个问题:两首诗歌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是写景的诗,读起來感觉一样吗?请学生先比较读读,这是第一冋合的比较。学生在比较之后发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气势宏伟,似一幅泼墨画,杜甫的《绝句》精致细腻,如一幅工笔画。在初步比较的基础上,再像欣赏图画一样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以“让我们走近些,去看看画中画了什么?"为题读懂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比较思考,为什么这两首小小的诗歌给我们如此不同的感受。学生再反复比较,发现李白采用的是比喻、夸张写意等于法,显得豪放大气,杜甫采用了严谨的对仗于•法,描写的景物色彩和谐,错落有致,显得精
3、致美丽,这是第二回合的比较。他们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呢?再次比较朗读,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当时创作的背景,体会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这是第三冋合的比较。多个轮冋的比较,学生一点一点走近诗人,走进了诗歌的灵魂。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一首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一首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古诗都是写西湖美景的,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分别写睛天和雨天西湖的呆色,从整体来写,后者抓住六月的荷花突出“风光不与四时同”。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山朗读思考:这两首古诗分别以什么为主來写的?用诗中的诗句來说明。很快,学
4、生就找到了答案,接着,我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同时思考:这两首古诗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來写?我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成果展开小纽交流、讨论。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所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也感觉很轻松,很有趣味,从而在文字中感受祖国的美丽,增强对国家的热爱。比较阅读还使学生掌握了两首古诗不同的写作手法,对写作也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有不少学生能当堂背诵,这让我意想不到,以前背诵古诗,即使短短的四句也耍背上一、二节课。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很快发现本册书中还有几篇内容类似的文章,他们仿照本课的学习方法,很容易的找
5、到学习的重点,发现相似Z处,找到不同。这样一•來,我反倒轻松了。比较阅读教学法,我喜欢。课堂教学如何使用比较阅读不管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比较“的作用不言而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师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没有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而的呢?单向性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式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教师包办代替了本该学生自C真实参与和亲身体验的丰富过程剥夺了学生的自山思考,自山发展的权利。这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谈何有效?怎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怎能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
6、为此,我在十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认为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也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针对不同作品、同一•作殆都可以进行全方面的比较,以便培养学生开阔的语文学习思路和多种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屮运用比较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教学策略.那么,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呢?我们应如何充分发挥比较法的作用呢?一、一•般来说,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相对的“个性”,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异同,对于整体把握教材,单元训
7、练重点没有明示,比较阅读就更有实用价值了。例如,四年级人教版下册课文中笫八单元都是神话故事类,目的就是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自觉阅读课外书,四篇课文中在体裁上又有一些不同,《寓言两则》通过两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引出启发;《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民间故事,将历史故事与神话色彩相结合;《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希腊神话,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通过阅读比较,就能够很明显的发现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本单元主题和耍求。单元内课文的比较阅读,可使教师深入把握课文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二、写
8、人文章是高年级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但学生容易对人物形成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认识,评价人物爱用一些套话、大话,这就要求教师对人物特点的把握要具体、准确、到位。例如,《将相和》《晏子使楚》屮的晏子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