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8245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6
《等截面混凝土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等截面混凝土箱梁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作者:徐东风1概述。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是京珠国干道上的重点工程。其北引桥上部构造为7×30+7×30的预应力连续箱梁,单幅桥面宽16.25m,截面单箱单室,梁高1.75m,2‰的桥面横坡,逐孔施工时施工缝设置在距支点6.0m处。上部构造采用双向预应力体系,除设置纵向预应力筋外,在桥面板内设有横向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采用符合美国标准的ASTMA416-92标准的270级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采用OVM锚固体系,预应力管道用镀锌钢波纹管成形。北引桥下构采用花瓶式薄壁墩身
2、,墩身高10m—25m不等。北引桥桥型布置如图1根据逐跨(每跨30m)浇注施工工艺的要求,所有纵向预应力束均采用单端张拉。腹板索在施工缝处张拉、压浆完成后,用连接器接长至下一施工缝处,直至最后一跨。设计时,北引桥上部构造拟采用满堂支架逐孔浇注法施工。但由于该地段要进行地基处理,而且作为传统的满堂支架施工,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设备投入较大,对高达25m的墩身采用支架法也不经济合理。为了缩短施工工期,我经理部经过认真的比较,研究,同时结合我局在厦门海仓大桥东引桥的成功经验,结合军山大桥北引桥的特点,研制
3、了上行式移动模架技术进行北引桥30m连续箱梁逐跨现浇施工。2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技术。上行式移动模架是将机械化的支架和模板悬吊在长度大于两跨、前端作导梁作用的承载梁上,然后在桥跨内施工,待预应力张拉后脱模,并将整孔模架移至下一孔,如此逐跨推进至全桥施工完毕。上行式移动模架由5个部分组成。如图21.主梁承重系统主梁承重系统由2个钢箱梁组成,每个钢箱梁用钢板组焊成箱形结构,工厂分节制造,施工现场拼装。拼装时采用快速销轴连接后,在拼装连接板,采用精致高强螺栓连结,主梁长93.6米。在主梁腹板下方装设有前移
4、作业所需要的轨道。主梁用于承受自重、吊架、内外模板和浇注梁段混凝土的重量。2.支承系统该支承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墩身,在墩顶预埋锚固吨筋,安装支承分配梁,然后装配φ40的支承钢管(δ=12mm),由于该钢管要穿过梁体,同时考虑到纵向预应力筋的影响,故设置6根,横桥向间距150cm。在钢管上安装大分配梁,主梁将支承在其上,同时提供移位工作平台。模架所有自重和浇注梁段混凝土的重量全部通过该支承系统间接作用在已施工完的花瓶式墩身上。3.吊架系统主要由贝雷桁片、侧模架、底模架及拉杆组件组成。由贝雷桁片、拉杆组
5、件拼装成门式结构支承在主梁上,侧模架、底模架通过φ32精扎螺纹钢作为吊杆悬吊于门式结构上。侧模架用角钢工厂分阶段加工。底模架利用六四军梁。4.模板系统模板系统是由外模和内模组成。外模由钢板和角钢由加工厂分节加工,现场拼装,内模主要由组合钢模拼装而成。5.移位系统移位系统主要由5t卷扬机(带有足够钢丝绳)、12个60T移运器、8个30T移运器、40个10T移运器、悬挂轮、若干链条滑车等组成。预应力张拉完成后,脱模,整个模架移至下一孔。整个过程分为两步,其一,整个吊架部分支承于已浇注混凝土箱梁上,安装
6、支承分配梁上的移运器,进行主梁纵向行走,主梁行走到位后,调整主梁标高及偏位。其二,底模架开启,横移,确保底模架可以过墩身时即可。在主梁顶轨道上安放移运器,进行模架行走就位。行走牵引力通过5T卷扬机来实现。3利用上行式移动模架进行箱梁施工使用该移动模架施工多孔连续梁可分为3种不同的施工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施工起始跨,浇筑长度为30+6m,如图3-1所示;第二种状态是施工中间跨每次浇筑30m,如图3-2所示;第三种状态是施工结束孔,浇筑24m,如图3-3所示每跨作为一个施工单元,则每个单元的施工步骤为1
7、.移动模架组拼、安装。加工成型的模架各部件运至现场,安装支承系统,搭设临时支架拼装主梁,由于主梁较重(单片重为14T),采用30T吊车进行高空悬拼,16片主梁共拼装成两根长为73.6m的主桁承重梁,然后进行调位,将两根主桁进行横向连接。主梁就位后,再拼装吊装模架、安装侧模架和模板、底模架和模板。安装后进行测量放样。2.箱梁底、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施工3.箱梁内模施工。内模主要采用标准组合钢模拼装而成。内模架立前在箱梁底板上1.5m的间距放置预制混凝土块,混凝土块上直立钢管,由φ5cm的钢管通过管扣
8、件连接形成内模骨架。内模标高的调整及内模脱模通过脚手架上的撑脱来实现。4.箱梁顶板钢筋及预应力施工。5.现浇箱梁混凝土,根据移动模架施工设计结果,充分考虑设计要求,认为完全可以对混凝土箱梁进行一次性浇筑。这样一来,可以改善现浇箱梁的外观质量,还可以简化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同时采用全端面分层浇筑(底板、腹板、顶板)。采用这种浇筑顺序,主要考虑到将施工缝交接处的混凝土留至最后浇筑,此时主梁的主要挠度变形已经完成。相接的部分不会因为浇筑混凝土受到扰动,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6.预应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