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80526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关于小学外语课开设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小学外语课开设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在界受到普遍关注。为适应形势的需要,近年来不少有条件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开始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开设课。我国部门对小学的外语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定统一的小学外语教学大纲,但政策上支持部分城市在小学进行外语,并鼓励社会力量从事低年龄段的外语。由于低年龄儿童对外语的学习具有年龄及心理上的优势,在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有可能促其以后外语学习的成功。但由于目前中小学衔接不尽如人意,教学中存在浪费现象,学生的总体外语能力与初中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并无明显差异。这种现象并非否定了小学开设外语课的必要性,而是对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衔接、
2、教材的编写、内容方法的系统性、整体性与一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直是外语界及政府部门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力图探寻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及适合儿童外语教学的方法途径,以期对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启发。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时期(一)脑功能的成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为小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了可能心理学一般将个体36、7岁这一阶段称为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脑重增长迅速,至6、7岁时接近于成人水平(达到成人脑重的90%),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神经纤维及分支增多并迅速髓鞘化。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3、儿童在6岁末,几乎所有的大脑皮层传导道路都已鞘化,这有利于神经传导更准确、迅速。同时,期大脑皮层各叶相继成熟,皮层抑制功能迅速发展,第二信号系统(言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①这使儿童具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生理机制。(三)小学一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适合进行外语教学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岁左右6、7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儿童从出生到岁左右是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从岁左右开始,儿童即进入语言的发展阶段,从语音、单字,到电报句(双词、三词组合)、完整句;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严谨到灵活;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活,儿童的语言逐步走向成熟。③在有条件的家庭,双语可以在这时同时
4、进行,可以自然而然地在两种语境中掌握并运用两种语言而不使其相互混淆。这说明儿童很早就已具有接受双语的能力,因此第二语言学习宜及早开始。二、小学外语教学宜采用情境法认知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47岁已开始从象征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但仍属直觉思维。7岁以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的最重要特点表现在它的具体性上,这种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才可以顺利解决,但在纯粹言语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则比较困难,他们只能对当时情景中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和各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思维的对象限于现实所提供的范围,但不拘泥于直觉或执着于客体的某一状态。儿童认知结构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该阶段
5、模式的创建应倾向于具体性、直观性、灵活性。因此,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应创设具体、直观、灵活的语言情境。关于语言获得的环境论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交往中学习。社会交往说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交往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指出语言交流实践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从他的刺激强化理论出发解释语言的获得,他指出言语行为是生活环境中与刺激相联系的习得性反应,是借强化获得的。儿童说话是对环境刺激作出的语言反应,正确反应得到成人的鼓励和奖赏后就能保持和加强,逐步形成语言习惯,而错误反应由于得不到鼓励和奖赏,就会逐渐消退。总之,无论是环境论、交往论,还是强化论,他们都强
6、调语言交际和环境刺激的重要性。认知论在此问题上也持同样的观点,皮亚杰的研究证明,语言与认知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个体的语言能力是在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④根据以上语言获得的理论,我们知道语言的获得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完成的。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就应遵循它,在语言课堂上创设具体的语境,设计真实的言语交流,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我国中小学外语主要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的语言教学。传统的教学将作为知识来传授,以掌握语法规则为目的,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曾被评价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系统的语言结构牢固,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加速教学的过程是非常
7、重要的,但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缺乏灵活性,缺乏真实情境的交际能力。而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仅缺乏交际能力,到了真实的语境中就张口结舌,就是应试能力也并不乐观。学生经过中小学阶段的学习,除部分考入大学外语系的以外,不能升入大学的不久就只记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