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R砂轮的修磨.pdf

多R砂轮的修磨.pdf

ID:52214311

大小:134.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多R砂轮的修磨.pdf_第1页
多R砂轮的修磨.pdf_第2页
多R砂轮的修磨.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多R砂轮的修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T劬岬。I工艺多R砂轮的修磨山东光岳转向节有限责任公司(聊城252000)杨宝亮吕建魁我公司接到某型转向节的试制任务,要求大径于是刀尖点的轨迹可用滚轮顶点的轨迹间接描述。与盘面为双相切过渡。由于车间磨床为普通外圆如图3所示。磨床,于是如何实现双R砂轮的修磨成为主要难题。初步分析,一通过查阅,数控磨床可解决该难题,但价格不菲。是由于滚轮自身直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同时兼顾加工成本,车间生产径,导致理论刀尖小组积极研讨、集思广益终于完成多R砂轮刃磨机轨迹与标准模型外的研发试制工作。形线存在滚轮直径偏差;二

2、是实际刀1.工件图样分析尖点始终为滚轮最(1)工件局部图样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盘高点,导致理论刀图3刀尖轨迹图面与R8mm、RSmm与R20mm、R20mm与轴颈依次尖轨迹与实际刀尖1_标准模型外形线2.理论刀尖轨迹相切过渡。轨迹分别在X、Y3.实际刀尖轨迹4.变位模型外形线(2)经研究,修磨双R砂轮可采用仿形的原理方向存在刀尖偏移5.加工程序线实现。如图2所示。偏差。刀尖偏移偏差分析如图4所示。当滚轮沿模型块E表面滚动时,两者接触点O将从A点向B点连续变动,理论刀/}\F尖点O应从E点向F点同

3、步移动。由于结构特点实际刀尖点一直固定在E点不动,图1零件局部图2原理结构简图图4刀尖点变化图导致实际刀尖点与理1.模型块2.金刚石笔总成论刀尖点在、y方向存在偏差L、日。经推导,,

4、、3.砂轮4.滚轮砂轮和模型块固定在床身上,金刚石笔总成随与夹角a存在如下函数关系L=Dsinacosa滑台移动。当滚轮沿模型块表面滚动时,金刚石笔H:Dsin0总成做仿形运动。式中,D为滚轮直径。2.技术攻关阶段针对、,拟采取对应补偿的方式弥补偏差。试制中发现,实际刀尖轨迹与理论刀尖轨迹不由于所有轨迹线均依附于模型

5、块产生,为了弥补滚符。由于金刚石笔刀尖点到滚轮顶点的距离为定值,轮直径偏差和刀尖偏移偏差,可通过修改模型块间磊工。冷加。39T劬I工艺接补偿偏差问题。坐标关系如下:#22=10;(下刀深度最终值)(加T程序)=X(标准模型)+△(偏移量)一Dsina(滚轮#23=0.5;(角度递增精度)#24=1;(下刀递增精度)Y(加T程序)=y(标准模型)一AY(偏移量)一Dcosa(滚轮N1;(换刀循环起始点)3.模型块NT阶段M06T#20;(选用半径不同的刀具)M03S1200;由于双R曲线无唯一数学模

6、型可表达,拟采用M08;微分方法,把双曲线细分成Ⅳ段直线,然后采用G00G43H#20x3OY【】z20;(长度补偿)数控设备逐段拟合加丁。由图5可知,/_a=2/b,G0OG42D#2Ox25Y一#9Z2;(半径补偿)双曲线坐标如图6所示。N2;(下刀深度递增循环起始点)COOX20Y一#9Z2;,l/,一一一、、GO1z一#21F3;(切人).///42\、COlX16F3;/16/f8.—N3;(1t20加工循环起始点)f/I\\、渤#3=}}9×SIN[#1/2]xCOS[#1/2];#4

7、=09xSIN[#1/2]xSIN[#1/2];\\l,兽l兽/#5=16—20×SIN[#1];<}nt,,f柏=20—20xCOS[}}1];#7=}f5+#3一xSIN[#1];图5角度分析网图6#8=}}6一蚪一xCOS[#1];由于曲线自身特点,易采用宏程序进行编程。COlX#7Y#8Z一#21F3;(走刀)宏程序如下:#1=#l+#23;(角度递增一精度控制)Ol234IF[#lLE#2]GOTON3;G21G90G17G54G40G49;#1=0;(角度恢复)#1=0;(R20曲线起

8、始角度值)#ll=#11+#23;(避开交接点重复加工){}2=42;(R20曲线终点角度值)N4;(R8加工循环起始点)#3=0;(AX偏移值)#13={}9xSIN[#Il/2]×COS[样l1/2];{}4:0;(△Y偏移值)#14=}}9×SIN[#11/2]×SIN[#l1/2];#5=0;(X理论坐标值)#15=8—8xSIN[#l1];}f6=0;(Y理论坐标值)#l6=8+3.06—8xCOS[#l1];#7=0;(X实际坐标值)#17=#15+#13一}}9xSIN[#11];#

9、8=0;(Y实际坐标值)#18=#16一#14一{}9×COS[#l1];}}9=5;(滚轮直径)COlX#17Y#18Z一#21F3;(走刀)#10=16;(R20曲线方向坐标值)#l1=#l1+#23;(角度递增一精度控制)#】1=42;(R8曲线起始角度)IF[样l1LE#12]GOTON4;#12:90;(R8曲线终点角度)#11=42;(角度恢复)#13=0;(△x偏移值)COlX一2.5Y15Z一#21F3;(切出)#14=0;(AY偏移值)CO0Zl0#15=0;(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