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89289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4
《数学一课三议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反思我们四学年组的五位教师经过了两个星期的精心准备,共同完成了这节数学课的设计,从最开始的选课到今天徐老师代表我们走上这个课堂,我们经历了一段很难忘的日子,无论今天我们的课是否得到各位评委和同行的认可,我们都感到收获很大,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我想这也是学校搞这次一课三议的0的。下面就由我代表四学年组对我们的这节“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进行教学反思和再设计。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比较——讨论一一概括——应用。这样预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从而
2、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可以说,我们并没有单一的把知识目标作为学生唯一要掌握的,而是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在过程屮情感的体验。例如:导入部分中,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在解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中用到了加法?”这种釆撷牛:活数学的实例,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从课堂的生成看,这样做的确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又如:加法意义的探究这部分,我们也大胆的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教材,亦步亦趋的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合理的处理教材,去掉例题,从学生刚才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观察
3、发现加法的意义实际上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这样预设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史形象直观的体验,数学知识來源于生活,正所谓“生活即教育。”从课堂生成來看,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经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加法的意义。我们在预设中对知识形成过程这一部分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例如:我们在教学“加法交换律”这一环节时,先是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算式,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的定义。然而,我们并没有急于帮学生下定义,而是又设计了一个“猜想——验证”的环节。例如教师质疑:“加法交换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加法算式呢?”学生经
4、过猜想、举例验证证明“加法交换律是应用于所有加法算式的。这样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一环节体现“学大于教。”从课堂的生成来看,并不十分理想,我想,原因应该是我们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注重过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还是高高在上,搞一言堂,这种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极大的挫伤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也限制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我们经常说,要相信孩子,我想,这首先应该建立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做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大于教,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本节课的预设和生成,我也有了新的认识,不仅课前的备课是预设,教师本身的
5、人文素养也是预设,甚至包括课堂上随机应变地运用教育机智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即时预设。如果课堂中学生各方面没有生成,教学便失去意义了。例如本节课,从学生的练习效果看,应该说,预设部分中的知识冃标,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但对于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情感的体验,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下面我就针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情况进行再设计。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丿。我宣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丿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禁种
6、规律,大家想知道吗?(想丿好,丸家以4人小组为单佞,研克这些等式里蕴藏的规律,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但要说朗表示的理由。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屯结果丸概会有以下这样几种:(预段结果丿甲数+乙数=乙数+甲数;△+o=o+Z;运号+句号=句号+运号;a+b=b+a,这肘我再让他们试着用丈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然后指着板书引导学生:你能给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一规律起个名字吗?接着让学生总结一下研克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冻探克加%结合律。
7、(这样的设计,紧密阖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屯方法开展研兗,由扶到放,初步焙养学生探索和鮮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另外,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超来完成也是我处理教材的一个新的设想。也为后面的乘绘交换律做准备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