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

ID:52173723

大小:3.09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3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_第1页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_第2页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_第3页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_第4页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卷(Volume)34,期(Number)4,总(SUM)127页(Pages)585—592,2010,l1(November,2010)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彭文绪,张如才,孙和风,史浩,吴奎,贺电波,姚以泰(1.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2.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摘要:高分辨三维地震可视化及方差切片分析显示,郯庐断裂渤海海域莱州湾段JL:IL东向断裂系发育。

2、断层在水平方差切片上的拖拽现象、断裂带内部断层的组合关系以及凹陷沉积中心的迁移等,表明古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右旋走滑运动。假设在东、西两支断层的走滑拉分作用下,根据可容纳空间不变原理,设计了三角形模型、长方形模型、半地堑型模型以及地堑型模型共四种模型,计算莱卅l湾凹陷南北长度和凹陷深度的关系,其中半地堑模型计算得到的郯庐断裂的水平位移为7km。结合断层的平面分布和断层的切割关系,表明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走滑拉分作用难以控制莱州湾凹陷的形成,走滑拉分作用只是在走滑断裂带内部形成了局部小型洼地,其规模很小,影响非常有限。关键词:郯庐断裂;走滑断层;拉分盆地;

3、渤海湾盆地;莱州湾中图分类号:P542;TE12i.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10)04.0585-08也被认为是走滑拉分盆地(程有义等,2004),其新0引言生代水平走滑位移量累计为40kin左右(余朝华等,郯庐断裂及其走滑拉分作用的研究涉及到中国2008)。但是,主张拉分不成盆的学者也大有人在,东部很多凹陷的成因机制,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种观例如有研究者从辽东湾地区人手,认为自始新世中点:走滑拉分成盆和走滑拉分不成盆。郯庐断裂两期郯庐断裂积累了30~40km的右行走滑,郯庐断侧的盆地,已经有研究认为是走滑拉分成因的有:宁裂在整

4、个渤海湾盆地的裂谷活动中是活动的,但其芜和庐纵盆地(姜波和徐嘉炜,1989)、合肥盆地幅度不足以导致盆地的形成,因而不是盆地形成的(刘国生等,2002)、莱阳盆地南缘石场一中楼盆地主要原因(LiYuanHsiaoeta1.,2004)。也有研究(周建波等,1999)、沂河断裂带内的马站盆地(洪者认为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地裂运动形成的,与地幔景鹏等,1998)、管帅盆地(周建波等,2005)、苏南柱有关,与郯庐断裂扭动关系不大。在东亚巨型裂地区的句容盆地(刘德良和陶士振,2000)和胶莱盆谷背景条件下,郯庐断裂中段发生强烈的拉张作用地(戴俊生等,1995)

5、。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也被(罗立志等,2005;许浚远和张凌云,2000a、认为是新生代右旋走滑拉分盆地,其新生代右旋走2000b),黄骅坳陷就是由斜向伸展形成的(周建勋滑分量约为~-Okm(蔡东升等,2001)。相似的研究和周建生,2006)。辽东湾、辽河断陷并不是拉分盆表明,NE向断层的最小右行走滑量约为53km,地,而是早期为伸展盆地,后期受到走滑断层的改NNE向郯庐断裂主体的右行走滑量约为56km(龚造(陈发景和汪新文,l996)。再升等,2007)。位于莱州湾凹陷南边的潍北凹陷渤海海域位于整个郯庐断裂的中段,在断裂带收稿日期:2009—12

6、—02;改回日期:2010—05—31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编号:2008ZX05023)部分成果。第一作者简介:彭文绪(1972一),男,在读博士生,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研究。Email:pengwx@eNooc.COII.ell586第34卷附近近几年相继发现了金县1-1、旅大27—2、蓬莱边为潍北凸起,西边为垦东凸起,北边为莱北低凸起l9—3和旅大10—1等亿吨级油田。因此,郯庐断裂走(图1)。构造单元包括东缘走滑构造带、西缘走滑滑位移量及其对凹陷的控制作用在理论和勘探实践构造带、

7、北缘陡坡带、北洼、中央构造带(KLI1.1构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莱州湾地区新造带)、南洼、南缘缓坡带等7个二级构造单元(孙采集的1000多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试图总结走和风等,2009;余一欣等,2008)。莱州湾地区截至滑断裂带内断层间的几何关系,并探讨该区走滑位2008年8月已经钻井lO多口,已钻井揭示的地层移量大小及其对凹陷的控制作用。有中生界(Mz)、沙河街组(E,s,包括一、二、三、四段)、东营组(E:d,包括二段、三段),新近系馆陶组1地质概况(N,g)和明化镇组(Nm,包括上段和下段)以及第四系平原组(Qp)。孔店组地层目

8、前没有井钻遇,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东南部郯庐断裂带内根据地震反射特征推测凹陷中部存在该套地层。一个箕状凹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