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

ID:37844643

大小:280.3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01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_第1页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_第2页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_第3页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_第4页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_第5页
资源描述:

《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_朱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2期地震地质Vol.24,No.22002年6月SEISMOLOGYANDGEOLOGYJune,2002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朱光刘国生牛漫兰宋传中王道轩(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合肥230009)摘要郯庐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持续遭受着挤压,使前期大规模的断陷盆地抬升、消亡,近代还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断裂带所遭受的近WE向的挤压,是西太平洋弧后扩张和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中的构造挤出作用产生的区域动力。断裂带在新生代挤压活动中切入上地幔,出现了地幔剪切、地幔交代

2、、部分熔融等深部过程,最终形成了挤压背景下的陆内断裂带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挤压活动深部过程玄武岩喷发中图分类号:P315.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0253-4967(2002)02-0265-131引言经过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和随后的伸展断陷演化后(徐嘉炜等,1992;Xuetal.,1994;朱光等,1998;2000),郯庐断裂带最后一期构造演化表现为受压逆冲。该断裂带这一期活动,不仅记录了中国东部的动力学特征,也密切关系到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及其控制盆地内的油气勘探。徐嘉炜(19

3、78)曾总结郯庐断裂带最后一期演化为晚第三纪以来的受压逆冲,兼有小幅度的右行平移。许多从事新构造研究的学者也多持相同的观点(强祖基等,1984;高维明等,1984;陈希祥,1985;方仲景等,1986;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7;汤有标等,1990)。而万天丰(1992)根据构造应力场恢复,认为郯庐断裂带始新世—渐新世受压逆冲,中新世—早更新世受拉张,而中更新世以来呈右行走滑-逆断层。王小凤等(2000)则认为郯庐断裂带自晚白垩世末以来一直遭受近EW向的挤压。因而,关于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演化规律的认识

4、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作为切割深、延伸长的巨型郯庐断裂带,其新生代挤压活动中必然有相应的深部地质过程发生,而这方面至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文中根据笔者对郯庐断裂带的综合研究,并结合近年来在该断裂带上的油气勘探成果、玄武岩及其中幔源包体的研究和地学断面工作,探讨了该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活动规律、动力学特征及其深部过程。2断裂带的浅部挤压活动郯庐断裂带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伸展活动中(朱光等,2000),控制发育了一系列断陷〔收稿日期〕2001-02-09收稿,2001-12-31改回。〔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

5、学基金(49872074)资助。©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66地震地质24卷盆地。自南向北依次出现大别造山带东侧的潜山盆地(形成时代为K2—E),张八岭隆起西侧的合肥盆地(K2—E),皖北至鲁南的古沛、郯城盆地(K2),沂沭断裂带(即山东段)上的马站-苏村和安丘-莒县盆地(K2),渤海湾地区的莱州湾-潍坊盆地(E)、渤中盆地(E)和下辽河-辽东

6、湾盆地(E),北段的依兰-伊通盆地(E)及密山-抚顺断裂带上的一系列小型断陷盆地(E)。近年来对这些盆地的油气勘探表明(商玉强等,1992;刘茂强等,1993;陆克政等,1997;周进高等,1999),它们普遍于早第三纪末结束了断陷活动,仅山东至皖北段在晚白垩世末以后就缺失沉积。郯庐断裂带上的这些断陷盆地一部分在结束断陷活动后就抬升、消亡(如潜山盆地、合肥盆地),一部分在晚第三纪以来转变为残留的拗陷型盆地(如渤海湾地区盆地和依兰-伊通盆地局部)。可见,早第三纪末,在长达2400km长的郯庐断裂带上发生了

7、重大的构造变革,使断裂带上这些大规模断陷盆地齐步抬升、消亡的事件就是区域性挤压的出现。这一挤压活动使郯庐断裂带出现正反转,即由前期的断陷转变为逆冲,在断裂带反转中盆地相应地抬升、消亡。由4个钻孔和地震剖面所揭示的下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的冷家堡逆断层(产状为105°∠30°~40°,图1a),就是出现在渐新统东营组沉积后和上第三系馆陶组沉积之前,并造成了上升盘东营组的显著剥蚀。因此认为,郯庐断裂带上的挤压活动起始于早第三纪末或晚第三纪初。主张郯庐断裂带挤压活动起始于晚白垩世末(王小凤等,2000)的主要依据

8、是沂沭断裂带上白垩统王氏组沉积后缺失沉积,并且这套地层明显受到断裂带的逆冲影响。然而,早第三纪时沂沭断裂带北部的渤海湾地区盆地和南部的合肥盆地、苏北盆地以及西部的平邑盆地、蒙阴盆地等都处于断陷盆地发育期,即区域上都处于伸展的环境,此时不应有区域性挤压活动的出现。因此,沂沭断裂带内大规模的挤压活动也应与区域上一致,起始于早第三纪末。而认为中新世—早更新世郯庐断裂带受拉张者(万天丰,1992),主要是依据这期间断裂带上局部有拗陷型盆地发育(如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