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

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

ID:52151208

大小:242.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01

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_第1页
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_第2页
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_第3页
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_第4页
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课件 新人教A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要点·疑点·考点课前热身能力·思维·方法延伸·拓展误解分析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要点·疑点·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平行1.定义:如果一直线和一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2.判定方法(1)定义(2)判定定理(3)其他方法:3.性质定理:二、平面与平面平行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2.判定方法(1)定义(2)判定定理(3)其他办法3、性质定理返回1.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则m∥n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A)m∥α且n∥α(B)m⊥α且n⊥α(C)m、n与α成

2、等角(D)m∥α且课前热身C2.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β,有下列四个命题:①;②;③;④其中错误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Ì②④3.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过B且平行于平面AB1D1的平面与平面AB1D1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4.已知a、b、c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不 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c,b⊥c,则a∥b;②若c⊥α,c⊥β,则α∥β;③若a⊥b,b⊥α,且aα,则a∥α;④若α⊥γ,β⊥γ,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1(B)

3、2(C)3(D)4ÌB返回5.α,β是两个不重合平面,l、m是两条不重合直线,那么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lÌα,mÌα,且l∥β,m∥β(B)lÌα,mÌβ,且l∥m(C)l⊥α,m⊥β,且l∥m(D)l∥α,m∥β,且l∥mC能力·思维·方法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侧面对角线AB1,BC1上分别有两点E,F,且B1E=C1F.求证:EF∥平面ABCD.【解题回顾】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是:证明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证明直线所在的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2.已知:平面α∥平面β,AB

4、,CD是异面直线,A∈α,C∈α,B∈β,D∈β,E、F分别为AB、CD中点.求证:EF∥α∥β.【解题回顾】上述证法是将证线面平行先转化为证面面平行.3.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梯形,AB∥CD,AD⊥DC,CD=2,DD1=AB=1,P、Q分别是CC1、C1D1的中点.点P到直线AD1的距离为.(1)求证:AC∥平面BPQ;(2)求二面角B-PQ-D的大小.【解题回顾】本题是一不多见的几何体,信息量较大,解法仍是通法.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1⊥BC1,AB=CC1=a,

5、BC=b.(1)设E,F分别为AB1,B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2)求证:A1C1⊥AB;(3)求点B1到平面ABC1的距离.【解题回顾】(1)问中证EF∥平面ABC,关键观察出一个过EF的平面与平面ABC相交,而后证EF与该交线平行;(2)问中证线线垂直,经常通过线面垂直;(3)问中求点B1到平面ABC1的距离时,若直接不易求时,可转化为线面或体积法.返回5.已知正四棱锥P—ABCD的底面边长及侧棱长均为13,M,N分别是PA,BD上的点,且PM∶MA=BN∶ND=5∶8.(1)求证:直线MN∥平面P

6、BC;(2)求直线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延伸·拓展【解题回顾】证线面平行,一般是转化为证线线平 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般用构造法,作出线 与面所成的角.本题若直接求MN与平面ABCD所成 的角,计算困难,而平移转化为PE与平面ABCD所 成的角则计算容易.可见平移是求线线角、线面角 的重要方法.返回误解分析2.证明面面平行时,由判定定理知线∥面面∥面.如果直接证得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后就说两面平行,则有失严谨.返回1.证明线面平行时,有人会在平面内直接作一条线与已

7、知线平行,这是错误的,如“已知:a∥b,a∥α,b不在α内,求证:b∥α”.下面的证法是错误的证:在α内作直线c∥a.∵a∥b,∴b∥c又bα,cÌα,∴b∥α.错误原因是辅助线c的作法有误.Ì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