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联想并购IBM资产评估分析a.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联想—IBM资产评估案例侯加珂张朋朋&财管2班目录第四章并购后联想治理方案第三章并购价值评估第二章合并过程介绍第一章背景及原因前言第五章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前言北京时间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公司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将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联想集团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在交易之后,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而此次并购被看成是中美
2、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第一章背景及原因第一节联想并购背景及原因第二节IBM出售PC部背景及动因1.联想并购背景及动因联想并购IBM的动因:扩展海外业务,获取世界一流品牌,借助IBM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获取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获取IBM独特的领先技术;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后,能得到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获得IBM的研发和技术优势,并获得IBM遍布全球的渠道和销售体系和国际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第一节联想并购背景及动因IBM,全称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
3、机器公司,IBM出售个人电脑事业部动因:剥离弱势PC核心业务,从1998年开始其个人电脑业务年年亏损,卖掉PC业务,卸下包袱集中资源发展服务器及IT服务等高利润业务,重新在另外一个高端领域抢占制高点。第二节ibm出售pc部的背景及原因第二节IBM出售PC部背景及动因IBMpc部门总收入和亏损单位:百万美元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总收入10077892379566亏损净额-397-171-258第二章合并过程简介(1)2003年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全面了解IBM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能。在进行
4、了13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之后,2004年12月8日双方终于达成了最终的并购协议。2)财务方面。IBM全球PC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5亿美元,其中包括6.5亿美元现金、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及PC部门5亿美元的债务。IBM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9%的股份。3)2005年第二季度起,联想将分三年支付给IBM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分别为2.85亿美元,2.23亿美元和1.97亿美元;董事会方面,杨元庆先生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成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咨询财务方面分析完成第三章并
5、购价值评估假设一假设二假设三结论假设一:联想现有的平均销售增长比例(20%左右)以及原联想销售额在新公司中所占的比例(25%),粗略估计新联想2005年~2012年的营业额以5%的比例增长。假设2:新联想头三年的净利率为2%,2008年~2012年的净利率提高到3%。净利率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毛利率,二是一般费用率(费用率定义为:一般费用率=毛利率-净利率)。年份200120022003平均联想13.3%14.8%14.8%14.3%IBM16.2%14.4%13.7%14.7%DELL17.7%1
6、7.9%18.2%17.9%注:即新联想的毛利率为15%,假设合并三年后毛利率提高到17%由于联想在合并后的头三年不打算进行重大重组,所以预测IBM原PC部门的盈利状况将不可能发生重大的改变。那原联想的利润率(5%)将不可避免的被摊薄。综合以上的分析,假设新联想公司经过努力,可以在合并后三年内将净利率保持在2%(5%%25%+0.7%%75%=1.775%将其四舍五入为2%)。随着新公司在合并三年后逐渐获取合并的协同效应,因此假设2008年~2012年的净利润率提高到3%假设3:折现率分别为8%,10%
7、,12%,14%。以联想2003年每股盈利14港元,每股市价2.7港元计算,联想公司的市场要求回报率为5%。由于新联想比以前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股东的要求回报率也将相应提高。进而看新公司在各种回报率下的价值。假设08-12年净利润为3%时,原联想股东增加的价单位:亿美元折现率分别为:8%,10%,12%,16%,14%时,新联想价值同以上分析2008-2012年净利润为5%时原联想股东增加的价值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即使原股东的要求回报率高达到16%,这次收购仍然具有正的净现值,所以这次收购还是有一定的利润可
8、言。于新联想而言,最最重要的问题正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其收购的协同效应,以实现销售额的稳定增长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其次,新联想还面着如何扭转原IBMPC部门的亏损状态的问题。再次,内忧外患之下,使投资者很难对于上面的假设抱过高的期望。所以这很可能会大大提高股东的要求回率。基于以上原因,在收购消息公布后,联想的股价从2.575元一直下跌,跌幅接近12%。虽然中间股价曾经一度回升,但跌势持续。2005年1月14日股价更跌至2.075元的低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