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课论文:如何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课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就是每年秋季开学后,教师上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开场课。对学生而言,将面临新环境、新知识、新教师。对教师而言,将面临新学生、新内容、新要求。所以说第一堂课,是师生由假期生活到学校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新的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开场课上得是否成功,会给接下来的整个学期甚至将来更长时间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影响,如果第一堂课上得成功,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该门学科为今后不断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利于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良好形象的树立;二是消级影响。如果第一堂课上得不够理想,甚至很糟,不仅会挫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形象,为以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了隐患,设置了无形的障碍。究竟该怎样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呢,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积极准备上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应提前做好三方面的准备。首先是思想准备,即教师要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决不能让自己在惰性和惯性中开始新学期工作。其次是工作准备。要提前准备好办公用品,
3、提前了解学生情况,熟知学校工作安排及要求,设计好教学方案,认真地备好第一节课。第三是注意仪容仪表,上课前要整理一下自己的仪表,着装整齐,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微笑,让学生有亲切感。2.讲究课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经过一个较长假期的生活,多数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放松,对学习生活又有了新的陌生感,从心理上,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要求,新学年的第一节课的气氛应该是民主、轻松的,积极向上和充满希望的,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课型设计上应该形式多样。一般不宜安排新知识的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
4、为,教师在新学年的第一节课,可以选择以下几种“课型”进行教学活动。(1)情感交流型。教师先做自我介绍,然后可以讲一些假期生活中轶闻趣事,先让学生活跃起来,然后与学生共同回顾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的收获和感受。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做自我介绍,推介自己的特长爱好,树立自信心。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交流,消除陌生感和戒备心理,共同分享重回温暖集体的快乐。——这种课型适合于新组建的班集体,新上岗的教师。这种做法有利于增进了解,融洽感情,激发活力,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教师在引导学生交
5、流假期里所见所闻的同时,把假期里生活实际与将要学习的科目结合起来,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让学生畅想,如何面对?然后老师便顺理成章介绍该学科的历史沿革、发展动态以及该学科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初三化学第一堂课,教师就可以提出“为什么食物会腐败?”“钢铁为什么会生锈?”“药品为什么会治病?”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这门学科,化学知识与我们生活联系,进而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发展动态和化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总之,重要的不是讨论所提问题的本身,而是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教师对学科发展前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找回学习的
6、感觉。——此种课型适合于新学年、新开设的课程,比如初中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3)检查、复习。上课后,教师主要是检查暑假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教师要特别注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学生尽快回到学习生活状态。同时,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以促进和唤醒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奋点,实现假期生活与学习状态的链接。——这种课型适合于因某种原因课前准备不足的教师。既缓解了教师的压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4)讲制度、讲规范、讲要求。上课后
7、,围绕新学期的学习任务和新的学习环境,对起始年级新生,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提出学习生活的规范要求。通过教师的宣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懂得如何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对毕业班学生而言,促使学生明白毕业班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掌握毕业班学习特点和方法,增强紧迫感和自信心。——这种课型适合于班主任的开场课,也适合于起始年级和毕业班教师的开学第一课。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思想,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单刀直入”型—
8、—上新课。在简要熟悉的情况以后,直接进行新课程的内容教学,完成当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种课型,主要适合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善于驾驭课堂,能接把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吸引到新课程上来,不需要过渡。同时也适合于原班连任的教师。当然,以上教学活动的“课型”,只是多年实践的体会,对读者只是建议和举例,不是什么“最优模式”